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信息 >> 正文

“韩国的中国学:从韩中关系的演变谈韩国的中国学发展和特色”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2-06 [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12月3日晚7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年度系列讲座第六讲“韩国的中国学:从韩中关系的演变谈韩国的中国学发展和特色”在北外国际大厦22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管永前副教授主持,主讲人为韩国加图立(天主教)关东大学荣誉教授李奎泰(LEE KYU TAE),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研究院师生和部分校外人员共4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

李奎泰教授首先梳理了韩国汉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两千多年来韩国的历史以及中国对韩国的巨大影响。他指出,韩国与中国是“地缘命运共同体”,共有的历史命运、汉字儒教文化圈、地名、姓名、自然环境说明了中韩之间自古以来的密切关系。从韩中关系的演变来看韩国的中国学之发展和特色,朝鲜时代韩国的国家基本指导思想是传统汉学(朱子学),国家重视引进传统中国文化,如三纲五常是韩国传统社会的日常社会道德规范。但李奎泰教授强调,中韩之间的民间社会交流实际上在朝鲜王朝的500年之间被切断,这是韩国汉学的一个重要特点。18世纪朝鲜后期“实学派”和“北学派”兴起,到1946年韩国成立儒道会,成均馆大学设立儒学学院,韩国国学振兴院等汉学研究机构代表了传统汉学在韩国的发展。

随后,李奎泰教授介绍了当代韩国“中国学”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20世纪两国出现新的国家体制后,中国和韩国在冷战范式之下30多年间互为隔绝,70年代重新开始交流,到1992年建交,中国研究(中国学)也同时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中国研究萌芽时期,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主要以“批评”的角度研究共产党与共产主义;第二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韩国开始研究和学习中国,出现“学中国的中国热”,大量学生去往中国台湾留学;第三时期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韩建交,“中国学”进入正常发展轨道。李奎泰教授列举了民间交流和中韩经贸往来等大量翔实数据,说明中韩建交27年来经济关系和社会文化关系迅速发展的事实。可以看出,韩国中国学研究随着两国关系的变化而发展。李奎泰教授还介绍了韩国“中国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情况。他主要通过1945-2009年间韩国关于世界主要国家的研究成果比较、大学的“中国学”学科建设情况及海外获得中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专业比较(1943—2009)等数据进行了详细说明。李奎泰教授认为,未来的韩国“中国学”应克服地缘限制,反思历史经验,考虑经济和文化因素。

讲座临近尾声,在场师生踊跃提问,李奎泰教授进行了详尽的解答。管永前副教授对李奎泰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还对海外汉学和国际中国学的关系做了清晰的梳理,有助于同学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梁燕教授高度评价李教授的讲座体现了韩国学者的学术精神:精湛的汉语能力、丰富的资料占有和客观冷静的治学态度,她再次向同学们强调了跨文化研究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9级硕士生吴康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