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信息 >> 正文

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外国专家讲座第五讲:“印度汉学发展史”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2-02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29日上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举办的外国专家系列讲座第五讲于线上顺利举行。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杰特·班纳吉(Avijit Banerjee)教授做了题为“印度汉学发展史”的讲座,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担任主持人,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毛世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魏丽明等师生3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阿维杰特教授以丰富生动的图像资料展示了印度和中国两个文明古国悠久的传统友谊。两国之间的密切交往使得中国文化在印度的传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印度古籍《政事》和《摩奴法典》中多次提到中国。阿维杰特教授讲到,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沟通了自清末以来因宗教问题而几乎中断的印中文化联系,使两国文化互动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获得了持续不断的发展。1937年印度国际大学成立中国学院,为推动印度的中国研究和汉语学习、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着,阿维杰特教授回顾了印度汉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37年至1962年。这是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的黄金时期,中国学院特别重视佛教经典的翻译与研究,也十分关注中印文学、艺术等的比较研究。阿维杰特教授介绍了中国学院的三位著名学者:中国学院的创办者谭云山、从事汉学研究的老前辈师觉月、中国学研究领域内的重量级人物杜特,他们对中印学术和文化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为1963年至1987年。印度德里大学、瓦拉纳西大学、尼赫鲁大学开设中文课,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中国研究所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展开研究。第三个阶段为1988年至2021年。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后,中印关系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印度著名汉学家涌现,许多国立或私立大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此外,阿维杰特教授分享了中国学院图书馆的珍贵馆藏、“玄奘杯”汉语比赛以及2014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奖。

最后,阿维杰特教授分析了中文在印度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加强中印双方合作的建议。阿维杰特教授指出,目前印度大学和研究机构中缺乏中文母语教师任教、缺乏教学和研究资料以满足印度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汉语教学变得困难重重:部分教师对毫无经验的线上教学存在恐惧心理,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成果的收效等方面存疑;学生因缺少传统课堂的互动,对本已难学的中文感到更加沮丧,同时也因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和对网络学习的需求,导致疫情期间选择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针对这些困难,阿维杰特教授认为,未来可采取在线和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与中国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并鼓励中印知识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印度的传播。

讲座结束后,管永前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并对阿维杰特·班纳吉教授的研究作出高度评价,毛世昌主任和魏丽明教授对进一步推动中印双方学术交流合作表达了热切期望,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陈姿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