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隆重举行2025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7-01 [来源]: [浏览次数]:

6月20日上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5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在晨读厅隆重举行。22名中外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在师长与家人见证下,正式开启人生新篇章。学位授予仪式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薛维华主持,院长高金萍教授为毕业生颁授学位,研究生导师代表、中外学生工作相关教师与毕业生家长参会。


高金萍院长发表致辞,她深情回顾了毕业生们在院期间的学习历程。无论是对古代经典与现代思潮的深入钻研,还是在文学艺术与历史研究领域的探索,毕业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术。过去在北外的时光里,毕业生们积极与世界各国友人交流互动,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晨读姐姐”与“暮思哥哥”的意象化表述,生动勾勒了学子们的奋进足迹,彰显了研究院对人才培养的精细化关注。


高院长以张载的“横渠四句”赠予各位毕业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箴言,赋予新时代科研人以新的意涵——既要坚守北外人“兼容并蓄”的探索初心,以知识与文化敬畏之心注入社会正能量;又要践行“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使命,在社会服务中彰显专业价值。高院长特别强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期望每一位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坚持守正创新,让中华文化焕发时代生机,履行“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挑战,以全球视野践行“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以专业能力推动世界美好发展。

高院长以“戒除‘班味’,不断向善”,勉励毕业生保持独特个性与纯粹初心,成为“乐观、善良而勇敢”人。当遭遇人生挫折时,“横渠四句”被视为精神锚点,助力学子突破困境、实现“开挂人生”。高院长特别表示,2026年秋研究院将举办建院三十周年庆典,欢迎全体毕业生“带着成就与故事归来”,母院永远是学子们的坚强后盾。


学位授予仪式上,13位中国学生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路晓宇、谭珺月、王梦琦、王馨如、王汝丹、杨佳宁、韩江雪、盖宁远、徐一凡、张婉纯、陈静、崔睿琳、徐佳怡;5位国际学生被授予区域国别学硕士学位:PHADTHAISONG THITIMA(黄丽婷)、MARI FRANCESCA(马芙蓝)、VAZHNOVA MARIIA(玛莎)、LKHAMSUREN AMIN-ERDENE(艾蜜)、BA OO(巴悟);5位博士生被授予文学博士学位:谢镇宇、刘畅、杨雯雯、李雪凤。其中,杨雯雯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2学位获得者按列队顺序于主席台前一侧逐一上台走到领导面前接受学位授予,并与领导亲切合影。


在热烈的掌声、满目的鲜花和真诚的祝福声中,学位授予仪式圆满结束。隆重简朴、气氛热烈的学位授予仪式是22名中外毕业生学术生涯的里程碑,也是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国中院通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使命深度融合,为中外文化交流人才的培养树立了鲜明标杆,也为毕业生们铺就了一条兼具文化厚度与全球视野的人生之路。

附: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李雪凤

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毕业生:盖宁远、韩江雪

撰稿:2024级硕士生王红伟

指导:李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