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今夏,且听风吟。6月20日下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5届硕博研究生毕业欢送会在国际大厦517教室隆重举行。

在院研会同学的精心装扮下,五彩缤纷的气球和拉花彩旗勾勒出“毕业快乐”的背景板,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拍照。入场口的签到板格外醒目,它以花朵簇拥的学位帽形象为设计主题,“一路繁花,前程似锦”的烫金字是对毕业生们最好的祝福。在花团锦簇的打卡区,贴心地挂着众多纸飞机,师生们纷纷挑选一枚纸飞机,为毕业生写下最美的祝福。

汤蕙瑜和吴元珺两位同学担任本次毕业欢送会的主持人。高金萍院长首先为毕业生们送上深情的致辞;贾文佳同学带来独唱《闪耀》开场,她的歌声宛如阳光洒落,让我们再次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一路闪耀;来自缅甸的巴悟同学带来了吉他弹唱——中文歌曲《朋友》。前奏响起,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加入大合唱。此刻,中外文化仿佛在碰撞中交织出绚烂的火花。汤蕙瑜同学带来了俄语歌曲《星星》,她用歌声带领大家领略异域风情的音乐魅力,仿佛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音乐世界。愿毕业生们散作满天繁星,在各处继续闪闪发光。音乐的接力棒继续传递,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邱婧妍同学演唱了一曲《You Are The Reason》,惊艳全场。她动人的歌喉不仅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更让音乐化作跨越山海的桥梁,将心与心紧紧相连。

毕业生代表发言环节,硕士毕业生代表盖宁远、韩江雪和博士毕业生代表李雪凤依次上台发言。盖宁远同学追溯了本科时期被国中院吸引的初衷,细数了入读本院后对各位老师从教学风格到学术品质的逐层了解。她还对2025届毕业生共同组织的历次活动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与真挚的感谢,并回忆起硕士班12位同学朝夕相处间展露的动人特质。祝愿大家幸运、自由,在异常、复杂而动荡的环境中常葆人性的美好价值。
韩江雪同学感谢了为欢送会筹备付出努力的师生,并回忆了考研复试、三年的校园生活以及罗马研学等难忘经历。她感谢北外给予了学生很多选择空间,让她不再按部就班,度过了十分有意义的三年,并向学校、学院和师生献上了自己的祝福。
李雪凤同学表示,北外求学的三年是一段追寻学术理想、交织着自我怀疑与确认的旅程。她谈到,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学科具有在“边界”行走的特点,这赋予了她们穿越时空对话的能力。同时,她感谢母校、研究院、各位老师以及同门同学的引领与陪伴,并希望毕业生们带着北外赋予的特质,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毕业生们依次发言,参会教师深情寄语。同学们通过回忆点滴小事,表达了对研究院、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的感谢;老师们饱含深情的话语中,蕴含着满满的不舍和对大家的期许。

最后一个节目由研一的崔佳宇、范冰彬、刘佳怡、唐朵和赵依琳五位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五月天歌曲联唱。欢快的旋律诉说着不舍与祝福,跳动的音符承载着青春与回忆,为所有走过的日子说一声“谢谢”,为即将启程的毕业生送上最深的祝福。

节目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观看了毕业视频。视频定格了大家在研究院的点滴瞬间,每一个画面都承载着青春的故事,每一帧影像都是那段时光最真切的见证。视频的最后,研一的同学们用多国语言录制了“毕业快乐”,这些充满祝福的话语,也是送给学长学姐们最珍贵的礼物。

研会为每位毕业生准备了印有北外图案的笔记本和学院院庆定制的杯子,导师们也将提前写好的信赠予各自的学生。师生们用言语和拥抱表达着不舍与感激,一次次按下的快门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欢送会也在这样温暖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教师寄语:
高金萍:国中院是我们共同的家,欢迎同学们常回家看看。老师们始终在这里,母院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祝同学们毕业快乐,鹏程万里!
梁燕:祝贺全体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奔赴自己的理想之地。临别之际,作为师长,她寄语大家:因为我们见证过光明,所以我们更应该成为光明的一部分。
叶向阳:学校如同乌托邦,出了学校进入社会后,会面临许多复杂与矛盾的情况,这些都是未知但必须面对的挑战。希望大家都能怀着努力生活的勇气和持续的动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李真:“Some days you bloom, some days you grow roots. Both matter.”人生中既有“bloom”(高光时刻)也有“grow roots”(沉淀积累),二者都至关重要。坚持读书、运动等看似普通的日常行为,其实都是在“扎根”,为未来的“开花”积蓄能量。祝福毕业生们深耕时光,静待花开,前程似锦。
罗莹:感谢你们成长为干净而美好的大人。马上要踏入社会,希望大家要有勇气面对一切挑战。人生中明媚有时,泥泞有时,但凡所发生,皆要相信皆有利于我。
麦克雷:与这届毕业生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回忆令人难忘,其中包括让大家印象深刻的罗马研学体验。祝福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们幸福美满,要时刻记得让自己快乐。
谢明光:希望大家依然保持儿童般的好奇心,对世界、社会、家人和朋友心怀良善,同时也要带些忧伤,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最后,他希望大家能从容地走自己的路,天道酬勤,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他人。
张凯:留学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在未来依然不忘初心,继续做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田卫卫:她希望毕业生们在苦了累了时,常回家看看;有喜有忧时,也回家看看。学校和老师一直在这里,北外很美好,老师很爱你!
叶枝梅:在学院的两年时间里,有幸与国中院众多学识渊博的老师相处,同时也见证了才华横溢的优秀学子们的成长。祝福毕业生们,带着北外人的自信与担当,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吕霄霄:人生如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蓬勃生长的夏天本就是人生最珍贵的时光——因为它蕴藏着无限可能,通向更广阔的天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学术路上的阴晴皆是修行,人生之路亦是如此。
杨宾:希望毕业生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珍藏热爱生命、热爱中华文化的“星火”,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李伟华:同学们要做自己生活的“船长”,即使在布满迷雾的“丛林”中艰难前行,也要勇敢、坚强,穿越迷雾,冲向自己的“喜马拉雅山”。希望大家永远做正确的事情,充满勇气和坚持,在黑暗中寻找那束光,并努力成为那束光。
吴嘉仪:毕业是三年中的最后一个DDL,表达了对毕业生们满满的不舍与留恋。她也将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了大家,愿大家健康、快乐,前程似锦。
薛维华:希望大家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成长为壮大和反哺学院的力量、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繁花!祝大家厚积薄发、前途无量!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级硕士赵依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