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参与编写的的大型文化学术纪录片《纽带》在央视连续播出
由我校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参与编写的大型文化学术记录片《纽带》自5月17至24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这是国内首次全面反映海外汉学历史的大型学术纪录片。第1集诞生,当西方遇见东方这一集主要叙述汉学或者说传教士汉学的产生。有两个关键词:相遇和诞生。大体时间从明末的圣方济各•沙勿略来华,截止到1721年康熙宣布禁教。着力点是传教士为什么要向西方介绍中国、乃至翻译中国的典籍?怎么做的?内容是什么?第2集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这一集,主要叙述汉学在西方启蒙运动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18世纪欧洲汉学热兴起的原因。这几乎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事实。关键词是:点亮。第3集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一集的核心,是汉学的建制。在18世纪末,教皇克莱孟十四世解散耶稣会;清政府禁教,禁止洋人学习汉语。在中国的传教士汉学研究在客观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中西方的实质性交流出现停滞。在点亮西方后,伴随着西方的逐渐强大,东方的中国开始被西方描述为停滞的帝国。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学开始真正成型,并进入学院。第4集抢回去的学问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中国的衰败,给汉学研究提供了另外一个契机。全世界的学者与探险家可以自由地前往中国领土从事考察。毫无疑问,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保罗•伯希和等人是文物大盗,但当他们将中国的宝贝不择手段地拿回去之后,他们又是当之无愧的专家甚至是文化传播者。第5集双头鹰,凝视着东方和西方这一集的主要内容,是俄罗斯汉学的发展。作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俄罗斯,一面注视着西方,一面又紧密注视地着东方。通过俄罗斯一代又一代汉学家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研究,展现俄罗斯汉学在三百年漫漫发展道路上,逐步摆脱西方汉学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汉学,独树一帜于国际汉学领域的轨迹。第6集尽天命,以成人事日本汉学,这是一个最难厘清的线团。不过,日本从传统汉学到中国学的发展历程,对今天的中国而言,也可能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日本曾经有过一千多年吸收华夏文明的过程。甚至,连日本人也自诩:真正的中国文化在日本。但我们的切入点,是从一个疑问开始的。当甲午海战之后,整个中国已经彻底趴下的时候,为什么日本的汉学家却将目光投向中国?第7集中国学,别开生面进入70年代后,美国中国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世界各国都有一定影响。传统汉学出现分野,向中国学转变,别开生面。第8集文化的基因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文明遭受空前的危机,西方的有识之士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东方,希望从东方的古老智慧宝库中,挖掘出能够救治现代疾病的药方。痴迷中国的汉学家们一批又一批地来到中国、扎根中国,他们或是外交官,或是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文化基因,作为世界文化基因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理性和哲学思考上得到了全方面的加强。
通过八集,《纽带》讲述了中外文明交流过程中跌宕起伏的历程,全片用近50个故事展现了一个个汉学家与中国的交往趣事,描摹出汉学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宏大历史图景。该片首次对海外汉学(中国学)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大量史料和现实故事的精选、提炼,将400年以来外国人研究中国的历程,形象、生动、丰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纪录片《纽带》不仅以生动的形式展现了域外汉学界的故事,而且让更多人从世界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该片以严谨的态度梳理出全球汉学史,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汉学长卷,既有学术价值又具观赏性。由于观众反映强烈,在6-8月份,央视又分别在4频道、2频道重复播出,在央视学术记录片播出历史上,这是即大国崛起后最受观众欢迎和欣赏的纪录片之一。我校张西平教授是该片的首席历史顾问和首席撰稿人,顾钧教授,杨慧玲副教授,罗莹副教授都参与了该片的文稿撰写。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与我校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纪录片的学术支持单位。这是我校以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成功范例,是我校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成果。
汉学中心参与编辑的大型文化记录片《纽带》播出后受到好评
由央视纪录频道投资,北京三多堂传媒承制、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协助组织的八集文化纪录片《纽带》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后,在知识界、文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先生说:“《纽带》打破了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对峙,传统与现代二分的思维,蕴含了新的思想,恢复了世界史的常识,强调了文明间的互相借鉴。其实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巨大,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巨大,这个片子更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和文化不是一个单一的地域性的文化,它是一个世界性文化,它曾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影响。《纽带》没有跟着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跑,有自己的学术立场,客观公允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很难得。”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璗先生说:“《纽带》是目前所见,梳理海外汉学的建立及发展最为深入、质量最高的一部纪录片。《纽带》冲破了单一文明思想,认知了世界文明的互动。片子以很长的篇幅说明了,欧洲启蒙思想家曾经以极大的热忱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这会让今天的中国观众感到鼓舞。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要期望它原汁原味走向世界,人家为什么要吸收你的文化,是因为它内在发展的需要。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一个中间通道,那就是中间媒体,这个媒体要不断给你传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建构。我觉得《纽带》事实上传递了非常学术化的传播模式。”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杨煦生先生说:“《纽带》的意义是把原本属于学术圈的汉学研究话题公众化,把它带进了公众的视野,这是我们文化自觉成熟得比较清晰的一个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是一个自觉的对话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女士表示,纽带很好地完成了学术成果的大众化表达,将研究和传播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经济观察报》经济研究院院长焦兴旺先生说:“当中国的GDP和经济实力在世界版图上达到数一数二地位的时候,如何增强中国的文化的软实力就成为极为迫切的事情。《纽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中西互看的窗口。”
据中国文化交流网了解,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纪录片投资、制作、发行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纪录片公司,被称作“中国纪录片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