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张西平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6-30 [来源]: [浏览次数]: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张西平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我院名誉院长张西平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史和海外汉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1年,张西平教授与社科院著名波兰文学翻译家张振辉合作,翻译出版了《中国的使臣—卜弥格》;2013年,二人再次合作出版《卜弥格文集》,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该文集收集了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卜弥格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和论文共计15篇,以丰富的材料和精美的图片展现了波兰17世纪中叶来华著名耶稣会士,西方早期最杰出的传教士汉学家之一——卜弥格的生平事迹和汉学成就。这是目前在全世界能够收集到的所有卜弥格著作的汇总,而且是在中国和全世界的首次出版。

张西平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6年6月20日,习主席应邀访问波兰。出访前夕,习主席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在波兰国内引起热烈反响。文章中提到“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彼此交往源远流长。17世纪中叶,波兰传教士卜弥格来到中国,广泛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医学、地理等学科,发表大量著作,是首位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果的欧洲人,被誉为‘波兰的马可·波罗’”。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开启了东西方之间交流互鉴、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十七世纪来华的波兰传教士卜弥格就是中波两国在历史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好例证,这位四百年前的文化交流先驱为中国和波兰两国友好、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学西传的研究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是永恒的。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长期以来在张西平教授带领下,二十年如一日,矜矜业业从事海外汉学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所取得的丰富的基础研究成果对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