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外国际大厦222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副院长顾钧教授及研究院教师代表,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博、副主任杨海芳带领主要科室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主持。

首先,顾钧副院长介绍了莅临的领导和嘉宾。接下来,李博主任和梁燕院长分别致辞。

李博主任指出,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整合高校专业力量,弥补圆明园研究不足,把圆明园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相结合,把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第二,是圆明园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圆明园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成立研究院是建立世界级机构的通用做法,也是大兴研究之风的具体作为。第三,是民族复兴的必然需要。成立研究中心能使中华文明更有序传承,爱国情怀更广泛发动,民族复兴更切实推进。对历史文化价值和遗址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更有效、高质量的保护利用。

梁燕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内外语类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的一所,这一优势拓宽了学校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作为北外的一员,以搭建中西文明互鉴的桥梁为己任,不仅肩负着“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任务,更肩负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使命。今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将利用自身的外语优势,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的平台下,为圆明园的宣传、翻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外语支持,助力圆明园走向世界。另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有一批擅长史料梳理和文献研究的教师,他们将带领学生搜集海外各国圆明园相关的多语种文献资料,展开翻译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工作,力求从多重视角还原圆明园的历史,实现双方的人才交流培养与信息、资源共享。

圆明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挖掘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样板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示范区,对建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中心将与北京中外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相结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多语种、跨文化研究优势,努力探索北京对外文化交流有效途径,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和北京国际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培养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人才提供服务。

随后,研究院领导带领圆明园管理处到会人员在研究院进行参观,介绍了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及部分研究成果。圆明园管理处领导与研究院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双方就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中心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最后,研究院领导及教师代表、圆明园管理处领导及主要科室负责人共同见证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圆明园管理处李博主任向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赠送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牌匾,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向圆明园管理处赠送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社会实践基地牌匾。双方到会人员合影留念,此次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