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数位化时代下的汉语全球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第十届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10-25 [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19日至23日,由日本关西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共同举办的“数位化时代下的汉语全球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第十届年会”在日本关西大学千里山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共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法国、中国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讨论的话题包括汉语本体与教学研究、西人的汉语活动、国际汉语教学与研究、国际汉学,等等。

开幕式上,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关西大学开放式亚洲研究中心(KU-ORAS)主任内田庆市教授进行欢迎演讲,他对关西大学及其开放式亚洲研究中心的古籍数字化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未来数据的开放使用提出了展望。

大会主题发言有三位,来自哈佛大学东亚系的龙德教授(Donald Sturgeon)进行了题为《数字人文与汉学教育:挑战和机遇》的发言,对现在使用C-Text数据库和编程教学来推动汉学研究提出了非常先进的看法,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列举哈佛大学实际教学中的案例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大阪大学的田野村忠温教授进行了题为《指称汉语的诸名称─它们的历史与用法差异》的发言,他对历史上指称“汉语”的名词进行了历时性的归纳,并且依据语料库对诸名词的相关搭配进行了统计,其幽默的语言和充满趣味的案例引用博得了在场参会人员的阵阵掌声。学会会长张西平教授与岳岚副教授合著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三十年》一文对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回顾,总结了这一新的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提出了目前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提出了展望。张西平教授的文章高屋建瓴,很好地对世界汉语教育史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和历届年会的诸多成果做了深入细致的总结。

大会分组讨论中共有44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进行了论文发表。他们针对西方的汉语教材研究、汉语本体研究与世界汉语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探讨,发表真知灼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加深了彼此研究的深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李真副教授、谢辉讲师,张西艳博士后,研究生杨尊显、张天皓、曾宝乐以及中文学院黎敏教授、岳岚副教授、岳薇讲师;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罗薇等10位师生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了本次国际学会研讨会,并发表论文,北外团组的研究水平得到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

之后,学会秘书长李真副教授主持召开了会员大会,代表全体参会学者对本次大会的全体会务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感谢,同时受学会会长及理事会委托对明年的学会工作和论文集出版等进行了说明,2019年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成立15周年,届时年会将移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第11届年会暨学会成立15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届年会老中青三代研究者齐聚一堂,主题广泛,取得了一些较为新颖的成果,也引发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尽管还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但数字化资料和文献数据库的使用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带来了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新视角,可以说本次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承前启后的大会。

(2016级研究生张天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