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明园罹难160周年之际,2020年10月17、18日“首届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成果展”与“圆明园研究保护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圆明园管理处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天津大学圆明园研究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院等6所高校的圆明园研究中心协办。来自海内外的圆明园研究专家与学者,线上线下联动,共聚圆明园。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梁燕院长、管永前副教授、叶向阳副教授、任大援教授、张西艳副教授等师生一行十二人参加本次会议。

在17日下午举行的研究成果展示上,梁燕院长和张西艳副教授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自2018年7月成立以来的运行情况和项目成果进行了介绍。北外圆明园研究中心以“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为使命,充分发挥北外多学科多语种的优势,一方面将圆明园景点和宣传资料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等多个语种,一方面对海外圆明园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翻译和研究,提升圆明园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传承。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明园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分三批承担圆明园相关翻译和研究项目十余项。

成果展后,“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正式成立,梁燕院长与各高校院系领导一同出席了联盟成立揭牌仪式。

在18日上午开启的学术研讨会上,我院三位老师作主题发言。任大援教授回顾了19世纪汉学背景下的圆明园研究,展示了由他制作的圆明园研究基础数据库;管永前副教授介绍了《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以王致诚、蒋友仁为代表的传教士们眼中的圆明园;叶向阳副教授通过英、法联军两位军官的回忆录还原了英法联军占领、焚毁圆明园的过程与动因。其后的分论坛中,我院博士后张利群就圆明园的身份定位与当代价值展开讨论;博士生赵婷以瑞典学者林瑞谷的《自由主义者的野蛮行为》为线索,展示了西方人对“圆明园大劫难”的反思;硕士生马佳琪探讨了圆明园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10月18日圆明园对公众免费开放,园中的残垣断壁与熙熙攘攘的游人照映出过往与今朝,亦时刻警醒着吾辈:铭记历史,砥砺自强!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8级博士生赵韵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