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主编
#國際漢學 第八辑
#International Sinology
#大象出版社
@@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P001
C1
目录
#汉学一家言
#汉学发展前景无限…………任继愈(1)
#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李学勤(4)
#汉学家的文化血统…………陈跃红(9)
#汉学家专页
#史华兹的学术理路…………程钢(37)
#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内藤湖南………钱婉约(53)
#汉学史研究
#世纪初俄国汉学三杰…………李明滨(71)
#东南亚汉学研究的历史回顾…………贺圣达(84)
#中西文化交流史
#试论亚马勒政府加强葡萄牙在澳门统治的几个步骤…………叶志良(112)
#隋朝中西交通的开展…………石云涛(131)
#裨治文笔下的美国形象
#——从《大美联邦志略》的前后两个版本说起…………尹文涓(148)
P002
#蒙古高原中国古代碑铭、瓦当遗存与汉学东渐…………卢明辉 李烨(162)
#中国文化在世界
#遗散在俄罗斯伊尔库斯克的中国古籍…………段洁滨(171)
#托尔斯泰对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直接接触和借鉴…………吴泽霖(180)
#20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黄俊杰(210)
#文学研究
#末代才女的“乱离”诗…………[美]孙康宜(240)
#中日微型小说漫谈…………[日]渡边晴夫 刘静 译(259)
#文本、语境与意识形态——海外元杂剧研究及其启示…………宋耕(273)
#中国古代史研究
#19、20世纪欧洲中国史研究的几个主题…………[法]巴斯蒂 胡志宏 译(286)
#土地成了被追逐的财富 ……[美]许倬云 程农等 译(297)
#宗教史研究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帝天说”及其所引发的论争…………黄一农(321)
#清代早期四川中国天主教教会的建立…………[美]Robert Entenman 顾卫民 译(360)
P003
#公元2世纪政治的宗教的道教运动…………[法]R. A.史太安 朱越利 译(371)
#图书评介
#史华罗《明清文学作品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一书漫谈…………(436)
#关于《明清文学作品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意]史华罗(437)
#华文丽藻自多“情”
#——明清文学作品中情感词语研究项目管见…………周发祥(441)
#汉学的意义
#——祝贺史华罗教授新书的出版…………张西平(447)
#附录
#英文目录…………(449)
#《国际汉学》第七辑目录…………(451)
#后记…………(454)
P001
C1
汉学发展前景无限①
#□任继愈
#20世纪的后50年,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接触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比过去更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比过去任何时代更需要了解世界。中外文化交流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日益开展。我们的国际友人日益增多。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足以说明这种事实——需要(包括个人的、群体的、民族的、国家的)是一切学术最有力的推动者,汉学研究的兴旺势头正方兴未艾。只要看看东方、西方以及南方各国的各种学校开设中文课程和学习汉语人数的增长这一现象,即可以预见汉学研究正处在大潮高涨的前夕。21世纪的前景将比20世纪的后半期更繁荣。汉学将成为世界的显学。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由于地缘关系、历史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
〈〈①此文系2001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汉办和大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世界著名大学汉学系主任(汉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P002
家。民族的人口有多有少,国家管辖的范围有大有小,这种差别是历史形成的,其结果是文化的多元化和政治的多元化。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这种现象总归是事实。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在交流中,只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大家就会从中受益。
#汉学研究在今天看来,是我们学术界的事,首先是对汉学研究有兴趣的专家学者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预言,汉学研究的广泛效应、深远影响,远远超出汉学研究的学术范围。它将增进世界各国系统地理解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把中国文化有价值的部分融入世界文化思想宝库,成为世界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如果从长远着眼,从大处着眼,汉学研究对世界和平的进展也将会发生长远的积极作用。
#我是研究历史和哲学的。文化现象的研究是认识社会的一个切入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特色也是民族的特色。文化有两个层面,一是生活文化,二是观念文化。生活文化包括饮食、服饰、住房以及音乐、舞蹈。这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每一个旅游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很容易发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别。至于观念文化,它处在思想观念的深层,这是一个民族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的精神产品,观念文化的出现至少要有完备的文字,有一定发达的科学,有系列文学、哲学的著作。因此,观念文化不是每一个民族都具备的,它是高度发达的民族文化的产物。大体说来,观念文化成形于文化发达的地区。如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都对人类做出过贡献。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汉学,这里只说中国。
#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学的证明,中国古代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5000年以上,它几千年来以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基地,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它持续发展直到今天,历史没有中断过。
#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找到了汉学研究的切入点。今天
P003
的中国是从古代中国演变来的。研究汉学必须从生活文化入手,这是一般的途径。但中国文化不仅仅是生活文化,还有更深层次的观念文化。衣食住行,这些方面容易看到,改变也容易。比如近半个世纪,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住房、交通变化很快,几年不到中国来,再来就会感到诧异。但是观念文化方面却是另一回事。比如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伦理观、家庭观、宗教观诸多方面,以及关于自由、平等、民主的理解,中国人与西方社会的差异十分明显。做到真正了解、深入交流,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因此,我们汉学研究首先是语文桥梁建筑师,架通语言交流的桥梁。国际汉学经过我们大家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成绩显著。而随着汉学研究的深入,我们不能不深入到观念文化领域,接触到中国文化的核心,必然涉及中国的哲学、文学、宗教许多领域。这是21世纪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必由之路。
#反过来考虑,中国学者了解西方的过程,对我们汉学研究者不无可供参照之处。“五四”时期中国学术界关心“西学”。当时人们关于“西学”的意义相当含糊,既包括欧洲的文学、哲学、宗教,也有社会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中国学者将但丁、荷马、莎士比亚以及托尔斯泰、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大师的著作传到中国,中国对“西学”的理解逐渐具体、深刻。“汉学”研究范围有多大,学者们的理解并不一致,正如当年中国学者对“西学”的理解多有差别一样。随着研究的开展,对中国观念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具体,“汉学”研究范围必将会自然地得到解决。因为中国文化历史长、方面广,无论从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学诸多领域均可供研究深入开展。作更长期的推测也许不易准确,21世纪最近50年,大家必将看到它的繁荣景象。全世界汉学研究者携起手来,把这门学问推向更高的阶段。汉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丰硕的成果必将出现。
#汉学研究,前景无限!
P004
C1
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
#□李学勤
#2001年9月6日至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其60周年校庆之际,举办了“世界著名大学汉学系主任(汉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国际汉学家的盛会,会议的主旨,是要“推动海外汉学界与中国学术界的互动,加强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的联系,并从总体上推动中国文化的研究”。我提交会议的论文题目,原拟作《作为专门学科的汉学史研究》,后来仔细考虑,就改成《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了。
#对于“汉学”、“汉学史”、“国际汉学研究”这样几个词,我想在这里说明一下。“汉学”,英语是Sinology,意思是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语言等的研究。把Sinology译为“汉学”,早已约定俗成,现在在中国也比较习惯了。但中国讲的“汉学”,主要是指外国对中国的研究,有时严格一点,称作“国际汉学”或“海外汉学”。因此,“汉学史”便是国际汉学形成和发展的
P005
历史,是把重点放在汉学的过去。至于“国际汉学研究”,意思更为广泛,不仅研究汉学的过去,也包括汉学的现状甚至未来。“国际汉学研究”,是对汉学本身所做的考察和研究。
#众所周知,国际上的汉学,从16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明代中叶)开始产生算起,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今天世界各国的重要大学,都有汉学的系科或研究所,国际汉学早已成为世人公认的学科了。但是,国际汉学研究,即对汉学历史、现状的研究,则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中国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恢复了与国际汉学界的交流,中国学术界迫切要求了解国际汉学。工作首先是从介绍汉学现状、编写汉学家人名录起始的,然后开展了汉学论著的翻译出版。这可说是第一阶段。到了90年代,在清华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先后建立了经常性的国际汉学研究机构,同时,《国际汉学》、《清华汉学研究》、《世界汉学》等刊物也陆续出版。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海南召开了“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随后又有一系列国际性的汉学会议在国内举行。这可说是第二阶段。及至20世纪结束,中国的国际汉学研究已经真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专门学科了。
#国际汉学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迅速成长,是由于它适应了中国学术界以及社会公众的需要。人们希望知道,外国汉学家是怎样看待和研究中国的。我认为,国际汉学研究这一学科,至少应当回答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的问题,是汉学如何起源,迄今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这个问题属于上面说过的汉学史的领域。过去这方面的研究作品比较多,有关学者的目光大多被引向古代,热衷于探索古代欧洲人对中国有多少知识,什么时候有西方人来到中国,对中国做出了哪些记述等等。这种问题现在仍受到关注,比如这几年对《光明之城》(The City of Light)的热烈讨论,就是例子。不过大
P006
家更希望知道的,乃是近现代汉学的发展。
#近几年有几本写得很好的分国别的汉学史专著出版,但仍然没有一部汉学的通史。中国人写的汉学通史,还是只有1949年莫东寅根据日本石田斡之助《欧美的中国研究》等编著的《汉学发达史》。重写汉学通史的工作,看来已是刻不容缓。
#第二个问题,是汉学对中国历史、文化、艺术、语言等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哪些研究。
#汉学的第一种著作,是1583年在罗马印行的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Juan Gonzales de Mendoza)的《中华大帝国史》。同一年,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中国,与不曾亲自来华的门多萨不同,他不仅直接接触了中国文化,而且学会了汉语。其著作与札记表明,利玛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从那个时候起,汉学有了十分丰富的文献积累。
#到了近代,汉学越来越专业化。汉学家对于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许多是我们需要借鉴的成果。现在世界上每年每月均有大量汉学论作出现,而中国学者的研究如果不征引外国同行的成说,应当视为缺憾。了解国际汉学的工作动态,是中国学术界的需要。
#第三个问题,是汉学家及其著作是在怎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中产生的。
#对于一位学者,以至一个学派的研究,总是应将之放在其社会、文化的具体环境里面去考察。我们看到,最近在国内报刊上有不少外国汉学家及其作品的评介,相当详明,是很好的,然而对其背景的分析,却每每有不足之处。
#汉学家常有自己的师学系统,同时其学说观点又必然受当时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哲学、社会学与史学理论的变迁,不时会在汉学家的作品中得到表现。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很难体会一些汉学家特有的思想与风格。这个角度的研究,我们做得还非常不
P007
够。
#第四个问题,国际汉学对中国学术的演变发展,起过什么样的影响。
#汉学是伴随着中西文化的相遇和碰撞诞生的,与之同时,在中国也产生了西学。晚清以后,西学大为兴盛,其间西方的汉学也进入中国,影响到中国的学术界。汉学的不少学说,为中国学者传播接受,引起学术界的热烈争论。
#与上述问题相对的,是第五个问题,汉学对西方学术的演变发展,又有着怎样的作用。
#日前在报纸上看到翻译《纽约时报》今年(指2001年——编者注)8月29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耶鲁盛吹中国风》。文章中说:耶鲁大学重视与中国学者交流,“耶鲁大学的一些官员说,因这些交流活动而改变的不只是中国。他们说,从长远来看,中国也会对耶鲁产生更多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当然会使耶鲁人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这段话说对了。事实上历史的情况也是一样,西方人来到中国,建立了汉学,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汉学的研究也影响了西方学术本身。日本京都大学的岛恭彦教授,在1941年出了一本书,叫《东洋社会与西欧思想》,论述的内容就是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怎样改变了西方的思想史。可惜像这样的论著,迄今还不多见。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际汉学的现状,以及在新世纪中汉学进展的趋势。
#二次大战后不久,日本学者即曾对国际汉学界的状况做过普查,包括哪些大学或科研机构有汉学专业,藏有多少书刊,拥有哪些学者,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教授多少课程,形成专门的调查报告。前些年,我国台湾的学者也做过类似的调查。
#我们很有必要系统地做这方面的工作。最好组织出版《国际
P008
汉学年鉴》,及时反映汉学界的情况,介绍汉学的新成果。与此同时,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网页,供大家随时检索。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学术界与国际汉学界的交流沟通尚有待于加深扩大。国际汉学研究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的发展,将有益于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我们希望得到国内外更多的支持,使这个学科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
P009
C1
汉学家的文化血统
#□陈跃红
#记得“文革”刚收场不久,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在的与西方学术界隔绝的情况,钱钟书先生就指出:“我们还得承认一个缺点:我们对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论著几乎一无所知;这种无知是不可原谅的,而在最近的过去几年里它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亏得它并非不可克服的。”①
#从那个时候至今,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论及此事的钱先生已归道山,然而他所寄期望克服的缺点,我们改变得怎么样呢?如果看看坊间出版的各种海外的文学研究著述和不断创刊的多种与汉学有关的刊物及丛书,毫无疑问,我们是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事情已经基本解决,存在的问题依旧颇多。譬如不能够认为有了学术的交流和成果的引进,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