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员著作 >> 正文

《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7-08 [来源]: [浏览次数]:

溯源“中学之西传”

——记张西平教授《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一书

近日,张西平教授所著的《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正如其副标题所述“16—18世纪中学西传的轨迹与影响”,该书是立足原始文献基础之上,对“中学西传”追根溯源,探究中西文化在明清之际碰撞交流后所产生的文化张力及深远影响。

本书立足梁启超提出的“新史学”概念,将中国史放在世界史中加以考察,展现中国文化与欧洲启蒙思想间的精神互飨。因为对于中国学者而言,囿于语言及文献,对早期的“中学西传”大多浅尝辄止,故该书的重要学术价值则是利用西方原始文献,并进行了部分整理、翻译及分析,在一定意义上是谓“学术公器”。张西平教授在该书中重新定位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52—1610)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西传的第一位开拓者,对其《四书》翻译做了初步的梳理,这是在中国学术界的首次披露。另外还从整体上对来华耶稣会士的中国典籍翻译做了一个初步的总结,梳理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中的中国典籍翻译并对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哲学思想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当言及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方面,该书则立足今日中国,并置于全球史框架,思考了16—18世纪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方法论的创新,保持研究中的理论和文化的自觉性,对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理论抱有谨慎的态度,尝试可以立足本土,吸收外来理论并加以创造、吸收。因为只有这样,史料才会拥有更鲜活的灵魂,汉学研究才会沟通于“中西”,受益于“中西”。

现附该书目录:

前言

导语

第一章 罗明坚: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西传的开拓者

一、 首次将儒家经典《大学》的部分内容翻译成拉丁文

二、 绘制了欧洲的第一份中国地图

三、 第一个介绍中国及在中国传教的拉丁文著作

四、 第一次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

五、 罗明坚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来华耶稣会: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西传的桥梁

一、 “礼仪之争”前来华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

二、 “礼仪之争”中在华耶稣会会士对中国典籍的翻译

三、 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典籍翻译的一个初步小结

第三章 《中国哲学家孔子》:18世纪欧洲的中国哲学名著

一、 《中国哲学家孔子》简介

二、 《中国哲学家孔子》与礼仪之争

三、 《中国哲学家孔子》的跨文化特点

四、 《中国哲学家孔子》的世界文化史意义

五、 《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基本内容

六、 书中译文的分析:摇摆于欧洲与中国之间

七、 对中国知识认识的推进

第四章 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

一、 全球史观下新的思考

二、 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

三、 中国思想的价值

四、 启蒙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章 一个初步的研究总结

一、 耶稣会中学西传事业的翻译数量和时段划分

二、 16—18世纪中学西传的一个小结

三、 16—18世纪中学西传研究滞后的原因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