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东欧:传播与接受研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9-24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文化在东欧: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网站新闻稿

日前,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张西平教授、匈牙利罗兰大学郝清新(Imre Hamar)教授主编的论文集《中国文化在东欧:传播与接受研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200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匈牙利汉学界在布达佩斯共同主办的“东欧汉学国际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另采选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刊物《欧洲语言文化研究》登载的若干论文,归属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近年合作出版计划中的“国际汉学研究丛书”系列。

全书分设“东欧与中国:文学、语言学交流”、“传教士汉学研究”、“中国哲学、历史、宗教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戏曲研究”、“国别汉学纪年与汉学机构”六个专题,收录了宋炳辉“东欧的意义和东欧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影响”,叶隽“东欧文化的融入意识及其现代性品格——以卡夫卡等现代奥国精英的思想形成及其中国接受为中心”,林温霜“传自黑海的呼号——保加利亚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波丽娜·东切娃“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小说在保加利亚的接受”,Huba Bartos“Chinese linguistic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modern linguistic theory”,Jana Benická“Classical Chinese – Why Should It Be Part of Curricula?”,张西平“波兰汉学的奠基人:卜弥格”,张振辉“卜弥格著作的文学特色”,约瑟夫•弗沃达尔斯基“波兰人意识中的中华帝国”,伊丽亚娜·霍加-韦利什库“孔子进入罗马尼亚文三百年考述”,李雪涛“作为德国汉学家的白乐日”,Györgyi Fajcsák“’In the Footsteps of the Buddha’——Some remarks on Collecting Buddhist Sculpture in Hungary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龚坤余“中国文学在匈牙利”,冯志臣“《道德经》与埃米内斯库的诗歌理念”,马立安•高利克译“尤里乌斯•泽耶尔——向捷克介绍中国文学的第一位作家”,马丁•斯洛博德尼克“‘这里一切都是土生土长的,都明显是中国的’——约瑟夫•泽齐伯爵中国之行的日记(1876)”,Gergely Salát“Chinese Literature in Hungary: An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ranslations”,Luminita Balan“The Transfer of Concepts in Translating the Chinese Classics”,舒乙“普实克——了不起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陈平原“三读普实克——在纪念捷克汉学家普实克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杨学新“普实克先生百年华诞”,李梅“捷克汉学家普实克的弟子与《红楼梦》的捷文翻译”,玛丽娜•恰尔诺古尔斯卡“《红楼梦》:一部奇妙的文学密电码——曹家真实命运与小说中贾家虚构命运之间的有趣对应”,郭晓晶“中国文化在匈牙利的传播”,ÁgotaRevesz“Those Beautiful Misperceptions——Reflections on Beijing Opera by Central European Theatremakers”,玛丽娜•恰尔诺古尔斯卡“斯洛伐克汉学研究五十年”,Imre Hamar“The Transmission of Sinology in Hungary: The Past and Recent Developments”,Irena Kałużyńska“The Sin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rsaw – Past and Present”等重要论文近30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东欧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展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史研究是将中国文化史融入世界文化史,在全球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的一个重要学术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东欧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学术界研究得十分薄弱,因此,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东欧汉学界合作召开的这个“东欧汉学国际研讨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尽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东欧汉学的历史,但其学术主题是: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推动本次结集出版,也正彰显了倡导相关研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