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出版 >> 世界汉语教育丛书 >> 正文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2-06-05 [来源]: [浏览次数]: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史

作者:黄昆章著

出版发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5月

丛书名:世界汉语教育丛书

内容摘要:

本书论述印尼华文教育产生及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华文教育是广义的说法。它包括中国籍华侨兴办的华侨教育和印尼籍华人兴办的华文教育两种类型。1966年前的华文教育由华侨所办,属于外侨教育,故本书称之为华侨教育。1958年华侨学校分校后,籍民学校由印尼籍华裔所办,设有华文课,其余课程均用印尼语为教学媒介语。1966年华侨学校被印尼苏哈托政府取缔,华侨教育不复存在。1966年以后,印尼籍华裔的华文教育由印尼籍华人所办,成为印尼民族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与华侨教育有本质的差别。

印尼华文教育历尽坎坷和沧桑。既有1901年前的私塾教育与义学教育(华文教育的萌芽阶段),又有1901年至1966年的近代华侨教育以及其后华人兴办的华文教育。华侨教育经历发生一发展一兴盛一衰落一消亡的过程;华文教育也经历发生一衰落一复苏一发展的过程。无论哪一类型的华文教育都有过大起大落与高潮低潮的历程。可以说,在世界各国华文教育中,很少国家像印尼那样复杂多变和跌宕起伏。了解印尼华文教育发展概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外华文教育的一个侧面,有助于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推动其今后的发展。

印尼华文教育只是印尼华侨华人社会的一个方面,印尼国情、印尼华侨华人经济、社团和新闻事业与华文教育的发生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简述印尼史地、国情和华侨华人历史概况。

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实行双重国籍政策,1954年至1979年印尼政府不欢迎华侨归化,而印尼华侨长期固守落叶归根观念,因此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2/3中国移民及其后裔仍保留中国国籍,故本书将他们称为“华侨”或“华侨华人”。1966年后,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华侨选择了印尼国籍,如今95%以上已成为印尼籍华人,因此本书将他们称为“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