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出版 >> 世界汉语教育丛书 >> 正文

《16-19世纪西方人的汉语研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9-24 [来源]: [浏览次数]:

《16-19世纪西方人的汉语研究》中心网站新闻稿

日前,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张西平教授、日本关西大学内田庆市教授、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柳若梅教授主编的论文集《16-19世纪西方人的汉语研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2007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共同主办,在日本关西大学召开的“16-19世纪西方人的汉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归属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近年合作出版计划中的“世界汉语教育丛书”系列。

全书收录了张西平“西班牙传教士万济国的《华语官话词典》初探”,吴丽君“日编北京口语教材《官话指南》的语言特点分析”,顾钧“美国人最初的汉语学习”,张卫东“16-19世纪西方人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钱乃荣“从《沪语便商》所见的老上海话时态”,许光华、王幼敏“16-18世纪法国的汉语研究与教学”,赵世举“洪堡特的汉语观与汉语语法特点的再认识”,阎国栋“1917年前俄国汉文字典的编写与刊印”,李真“马若瑟与万济国语法书中的词类分析”,陈小明、刘继红“《广东省土话字汇》称谓选收原则对称谓内容选择的启示”,温云水“初探《富善字典》——十九世纪末期的北京话语料宝库”,董海樱“哈盖尔《边画译》研究”,郑梦娟“西方第一部汉语方言语法专着:《上海方言口语语法》”,阮星“论19世纪西方传教士给汉语研究带来的影响”,施正宇“论中国近代语文拉丁化的历史进程”,郑光、苗春梅“On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Lao Qita, a Textbook used for Teach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Joseon Dynasty: Focusing on the scene analysis ofLao Qitapublished at the Jiajing (嘉靖) age”,梁凤清“Fourmont (1683-1745) and the Birth of French Sinology in the 18th Century”等重要论文。这些学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学界在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是以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为主旨的世界性学术组织,成立于2004年,现有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会员200余名。截至目前,该会已先后于2004年在澳门、2007年在日本大阪、2010年在意大利罗马、2012年在韩国首尔、2013年在天津召开了五届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