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出版 >> 北外比较文学论集 >> 正文

中国文化的域外解读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6-08 [来源]: [浏览次数]:

主编:张西平

顾 钧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具有优良的传统,也是国内最早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等院校之一。王佐良、周珏良等学者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本书收录的十八篇论文,分别以罗素、尼•古米廖夫、村上春树、威廉•燕卜荪等代表性作家和思想家为个案,详细分析了他们在中国的经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著作在欧美、日本及全世界的彩响。这些论文都是北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天理解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海外汉学研究 张西平/1

俄国的知华之旅与俄罗斯作家的中国记忆 张建华/9

尼•古米廖夫的中国情结 黄玫/18

俄国文学中的中国:普希金 柳若梅/ 31

20世纪初俄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思考

----从皮利尼亚克笔下的中国形象谈起 何芳/40

中英文化的碰撞与协商

----解读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文化、身份和种族问题 张剑/55

英国人的汉语观与中华文明的优劣说

----17、18世纪旅华英国人对汉语的认识与评价 叶向阳/ 64

中国的图像与图像的中国

----约翰•汤姆森与中国形象 姚斌/91

罗素眼中的中国文化

----读罗素的《中国问题》 程熙旭/ 101

论赛珍珠的英译《水浒传》 顾钧/ 109

宇文所安辨异与求同的英译策略 梁颖/116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原样派”知识分子的中国观 车琳/131

论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形象 张海英/ 149

桂花之昏----中国文化的韵味

----记瓦列里•彼得罗夫的游记《关于中国的书》 陈瑛/ 158

芬兰人的中国形象启蒙 李颖/166

多元文化的融合体

----论村上春树笔下的在日中国人“杰” 杨炳菁/ 175

清初来华耶稣会会士的儒学观

----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书中构建的“孔子”形象为例罗莹 /185

Chinese Influences on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德日进中国回忆) Michele Ferrero(麦克雷) /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