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研究通讯〉〉是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共同创办的刊物,由国际儒联滕文生会长任主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张 西平教授、任大援教授任副主编,创刊号于2015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刊是为及时反映世界各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 统文化研究基本状况、最新进展和动向而创办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刊物,以辑刊形式出版。
《国际儒学研究通讯》创刊征稿启事
为及时反映和沟通世界各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最新进展和动向,联络和介绍世界各国儒学研究机构、研究者的情况及活动,更好地为儒学在世界的研究与传播提供服务,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联合创办了《国际儒学研究通讯》。《通讯》以辑刊的形式出版,每年四期,涉及的领域包括儒学及与儒学相关的历史、哲学、文学等。
《通讯》目前设置的栏目有:
一、学术研究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性论文或综述,包括对于整体研究状况和趋势的评论、对于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讨论、对于重大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
二、儒学经典翻译
以儒家典籍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翻译的介绍和述评。
三、儒学研究学者及研究机构、儒学教育情况介绍
对各国儒学研究者、研究机构的成就及特点进行推介,对各国儒学教育进行报道。
四、学术动态
对世界范围内召开的儒学相关学术会议进行介绍;对各国学者主持的儒学研究项目进行追踪;对与儒学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对知名学者、儒联成员、儒联各国分支机构重要活动进行报道。
五、儒学研究年度进展目录
按国家和地区编辑年度儒学研究著作、论文目录索引。
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二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来稿一经采用,即致薄酬。
来稿请寄:北京外国语大学47号信箱《国际儒学研究通讯》编辑部收
邮编:100089
电话:010-88818339
投稿邮箱:gjrxyjtx@163.com
《国际儒学研究通讯》撰稿体例
本刊鼓励撰稿人撰写中文稿件。中文研究性论文稿件的撰文体例如下:
一、论文或报告结构
论文基本内容应包括:题名、作者、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注释。
标题一般不超过3行。题注用星号(*)表示。
作者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前名后。作者非中国籍时,其中文名(或译名)后用括号附上其外文名(非西文的外文名要罗马化),名和姓的首字母大写。
中、英文摘要一般均不超过200字,应能概述全文内容(研究目的、过程、方法、结论);不能含有参考文献;如用缩略语,应用括号加以说明。
中、英文关键词以3-8个为宜。英文关键词除专有名词大写外,全部小写;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正文后附作(译)者单位,放在括号内。
插图、表格等均需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统一编号。
二、正文体例
1、正文中的各级标题采用“一、”、“二、”……,“(一)”、“(二)”、“(三)”……,“1”、“2”……。
2、正文使用五号宋体字。
3、首次出现的非中国籍人名、非中文书名需在括号内标明原文,非中国籍人有通用的中文名者应以其中文名称谓。如: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英文名是John King Fairbank;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的英文名是W. A. P. Martin。非英文人名的翻译,应采用其固定的英文拼写方式,如日本作家大桥健三郎英文名为作Ohhashi Kenzaburou;俄罗斯汉学家比丘林英文名为Iakinf Bichurin。非中文书名,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英文版书名是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对于英文原著的作者,包括华裔作者,要使用原署名,不必加拼音。如黄仁宇的英文署名是Ray Huang。
4、非英语国家的地名,在提供原文名称的同时,应尽量查找相关的工具书进行翻译。
5、英文之外的外文文献,用该文献通行的拼写方式。如日文《東洋史研究》的表示法是Tōyōshi kenkyū。非英文文献的出版机构,也要查找其拉丁化的拼写名称。如日本东洋文库的拼写规范是Toyobunko。
6、正文中的引文,若独立成段,请用楷体字,并且左右各缩进2字符。
7、正文中如有英、法、拉丁文等外文词句,保留外文词、句段,并在其后加括号附上中文译文。外文句段较长的,正文中使用中文译文,页下脚注附上外文原文。
三、注释体例
1、请用页下脚注①②③……,编号方式采取每页重新编号。
2、所涉参考书第一次出现时注明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和页码。
3、引用中国古典文献材料一般只须注明书名和篇名。注释方法如下:《论语·学而》。
4、引用现代汉语著作及文章或现代翻译的著作及文章,注释方法如下: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87页;
[美]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7页;
[德]海德格尔:《走向语言之途》,载《文化与艺术论坛》,香港:艺术潮流杂志社,1992年,第166页。
5、同一著作及文章的第二次出注,请省略出版社、出版年代、版本,只标注作者、书名或文章名以及页码,如:王瑶:《中古文学史论》,第88页。
6、引用外文著作与文章应保留原文书名、作者等内容。
如[美]爱德华·W·赛义德《东方学》注出:Edward W. Said,Orientalism. Random House, 1979, p.2,即可。
[美]温迪·马丁:《安娜·布莱特斯惴特》(Wendy Martin, “Anne Bradstreet”),载艾默利·艾利特《文学传记词典·第24卷·北美殖民地作家1606-1734》(Emory Elliott,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 Volume 24,American Colonial Writers, 1606-1734. Gale Research Company, 1984, pp. 29-30.)。
注意,英语原文书名请用斜体,如:Orientalism;文章名请用双引号,如:“Anne Bradstreet”。引文跨两页以上者用双“p”,如:pp.29-30。
7、所有的汉译著作和汉译文章第一次出现,其后需跟原文书名或文章名,如《东方学》(Orientalism),又如《想象的地理学及其表述:东方的东方化》(“Imaginative Geography and Its Representations: Orientalizing the Oriental”)。所有拼音语言国家与地区之作者名第一次出现,其后需跟原名,如:爱德华·W·赛义德(Edward W. Said)。
四、参考文献
本刊不设“参考文献”,请把相关信息融入注解中。
《国际儒学研究通讯》编辑部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