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12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宗教系联合举办的“中国经典西译的巨匠:纪念理雅格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顺利开幕。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闫国华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副主任顾钧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著名学者钱逊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的费乐仁教授、来自英国的Christopher Legge先生以及其他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学者共近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均教授主持。首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致欢迎词,他简单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语言翻译优势和海外汉学中心的所承担的“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使命任务。随后,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张西平教授代表国际儒联、香港浸会大学费乐仁教授以及Christopher Legge 先生也分别致辞。
在致辞中,张西平教授通过简述西方汉学的历史经历,强调中国文化在西方传播的重要性。他指出,国际儒学联合会对中国经典英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在学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外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费乐仁教授也通过分析当代西方汉学研究传教士的翻译成果,指出研究像理雅各这样伟大人物及其贡献的重要性。Christopher Legge先生在开幕式最后跟与会人员分享了理雅各的生活及家庭史。
图为:香港浸会大学费乐仁教授致辞
图为:Christopher legge 先生致辞
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梁燕教授主持了大会主题发言。张西平教授、费乐仁教授、刘家河教授、钱逊教训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张西平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经典翻译的学术大师:理雅各”的主旨演讲,从“理雅各在中国经典西译史上的地位”、“理雅各《中国经典》评略”和“从跨文化视野理解理雅各的翻译与思想”这三方面来说明理雅各汉学翻译成就的辉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魏崇新教授对大会发言做了点评。会议期间,中心杨惠玲副教授也在研讨会中发表了《中国经典》附录“汉字与短语”初探的讲话,从探讨理雅各的《中国经典》附录是否存在编成词典的可能性,分析理雅各对汉字的解释与《康熙字典》的异同,来反观理雅各的经典翻译。
图为:汉学中心梁燕教授主持研讨会
11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贾文键副校长代表彭龙校长宴请了与会代表,希望与国内外学者、香港浸会大学和国际儒学联合会进一步展开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图为:贾文键副校长、张西平教授、顾钧教授与费乐仁教授等参会学者合影
此次会议,是中国大陆学术界首个纪念理雅各诞辰200周年的学术会议,会议发言内容丰富,视角多重,是学术界近年来理雅各研究的一次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
会议为中外学者的学术交流的提供了平台,通过分析理雅各一生及其中国文化经典翻译学术成就,从汉学史、翻译史等角度总结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这是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我校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展开的又一次成功合作,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我校的翻译专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专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