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由中央党校、我校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我校阿拉伯语系、国际关系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学院联合筹办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智库建设讨论会”在行政楼504举行。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张治江、北外科研处处长张朝意、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张西平、阿拉伯语系主任薛庆国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张志洲教授、亚非学院副院长孙晓萌以及欧洲语言文学院的丁超教授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张西平教授主持,他简要概括了我校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智库工作,指出智库建设应当以学者为核心,结合高校多学科特点和北外自身优势,紧扣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主题,围绕“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把战略性研究、应对性研究、对策性研究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以校内外协作方式来支持智库建设。
会上,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张治江分享了中央党校创办思想理论型智库刊物的经验,他指出智库建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对策研究,内容可侧重研究文化走出去理论规律以及研究如何解决走出去当中出现的困难等实际问题,并可通过对比中国智库与国外智库的建设模式,对智库建设做出适当的调整。
各院系参会人员纷纷建言,分别从资源收集及分析、刊物定位、人才培养、建设意义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对智库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经过热烈讨论后,普遍达成了共识,智库建设应与协同机构合作,构建学术共同体,聚焦社会热点问题,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收集信息资源,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服务社会;智库选题应符合国家需要,突出北外特色,体现自身价值。
此次会议的召开,更加明确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智库建设方向,相信我校智库建设将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