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正文

张西平教授代表国际儒联向罗马尼亚汉学家颁奖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10-16 [来源]: [浏览次数]:

2015年9月22日下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布加勒斯特大学联合举办的“儒学与欧洲文明对话——以罗马尼亚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儒联副会长张西平教授,与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北外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丁超教授等一同看望了罗马尼亚资深汉学家罗明大使、萨安娜博士和杨玲教授,并代表国际儒联分别向他们颁授了“国际儒学研究成就奖”,以表彰他们长期以来为传播中国文化、开展儒学研究、促进不同文明的沟通和中罗关系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罗明和萨安娜于1950年由罗马尼亚政府派遣来华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与东欧国家互换的首批留学生。先后被安排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留学期间结为伉俪。毕业后,罗明长期担任中罗两国高层交往的翻译,被周总理称赞为“汉语讲得最好的外国人”。1990至1996年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亲历中罗关系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时刻和活动,为加深两国人民的友好和相互了解,为扩大双边合作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与人合译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中国社会史》(罗文版),校订《红楼梦》罗文译本。近十年来主持罗马尼亚对华关系档案的整理,主编出版四大卷本的《罗中关系文献档案汇编》,时间跨度自1880年至1981年。此举为中罗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同时也堪称国际双边关系文献史料整理和研究方面的一个典范。

萨安娜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邵循正、周一良、邓广铭等先生,1956年毕业后在罗马尼亚历史与社会政治研究所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罗中关系史等。著有《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1—1945》《象征的国度——从孔子到毛泽东》《龙之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神州》《中国外交的历史与精神渊源》等,主持翻译《罗马尼亚人民史》(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另有合著《罗中两国人民团结友谊的传统》《亚非国家的反法西斯与反帝斗争:1931—1945》等。长期以来,在罗马尼亚报刊和电台发表大量文章和谈话,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为在罗马尼亚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玲教授1955年由罗马尼亚政府选派来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7年,受到王力、吴祖缃、王瑶等许多名家的关怀指导。1962年学成回国,在布加勒斯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东方语言系汉语专业任教,直至退休,毕生致力于罗马尼亚汉语人才培养、中国文化的译介传播和罗中友好工作,成就斐然。她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和文章近500篇,包括《中国文化散论》《中国文化集萃》《中国文学在罗马尼亚的接受》《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词典》《孔子进入罗马尼亚文三百年考述》等;译有《红楼梦》、《楚辞》等中国古代经典和当代文学多种;主编中罗关系文集《浓情挚意万万千,罗中关系三百年》(四卷),编写出版针对罗马尼亚人的汉语教材和读本多种。1997年作为教育文化界人士随罗马尼亚总统访华,名字被收入剑桥大学出版的《名人录》(1990)和美国《ABI名人录》(2002—2003)。

国际儒联在北外的协助下在罗马尼亚成功举办会议并向该国汉学家颁奖,对于推动我国与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北外和布加勒斯特大学的合作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