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和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戏曲在亚洲的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外图书馆三层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广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近二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北外,围绕五个议题,对中国戏曲在亚洲各国的传播与研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孙有中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
大会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主持。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北外多语种教学与“外、特、精”的办学特色;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研究员回顾了汉学与戏曲的渊源,指出戏曲是一条供国外了解中国艺术审美和民俗趣味的便捷通道;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教授赞扬了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在梁燕教授带领下的学术创新和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回顾了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走过的20年艰苦历程,高度评价了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研究在汉学领域的新突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
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教授
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
会上,主办方专门请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青年演奏家王荣老师,为与会专家学者演奏了《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寒鸦戏水》、《渔舟唱晚》、《广陵散》、《春江花月夜》七支名曲,将在座的学者们引入艺术的奇妙境界。随着一串串音符在王荣老师指尖下婉转流出,每一位学者都深深陶醉于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之中。
王荣老师
两天的时间,30多位学者分为五组,就“中国戏曲在亚洲各国的传播现状”、“华语戏曲在东南亚的本土化与中国化”、“亚洲各国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亚洲各国对中国戏曲的改编”、“中国戏曲在亚洲传播的文献资料研究”五个议题进行了论文的分享,会议内容吸引了不少校内外师生前来旁听。会议的研讨阶段分别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执行主编胡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魏崇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谢江南教授等人担任了各个议题的主持,每一场都有专家学者的专业点评和精彩分析。此次会议成果丰硕。
王廷信教授
武汉大学邹元江教授从《品梅记》文本出发,分析了中国戏曲在日本接受的有限性;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以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分析了中国京剧的写意性和虚拟性;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教授通过北欧所藏的梅兰芳有关文献展示了中国戏曲在北欧的传播;王廷信教授提出了中外文化交流所存在的逆差现象;首都医科大学张净秋副教授在大会上展示了日藏清代宫廷戏曲文献的调查与研究;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主任钟鸣副教授等以史料阐述了中国戏曲在新加坡的本土化改编;福建师范大学周云龙副教授以梅兰芳访日为切入点,分析了日本评梅背后所暗隐的西方美学尺度;仝婉澄通过《长生殿》三个日译本,试图探索日本的翻译与传统汉学之间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石嵩副教授分析了周龙章在亚洲对中国戏曲所做的贡献;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艳副教授阐释了田中谦二对《西厢记》研究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江棘老师以“戏画一体论”为切入点,探究了韩世昌在日受欢迎度高于梅兰芳的原因;河南师范大学陈琛老师对《品梅记》做了清晰的梳理与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志远副研究员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提出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理论建设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王永恩副教授分析了青木正儿在明清传奇研究方面的得与失;周夏奏老师援引日本学者铃木忠志的理论,提出了戏曲跨文化传播应注重从“身体符号走向身体感知”的观点;俞丽伟博士从梅兰芳访日演出的传播路线和剧目来探索戏曲传播实践的途径;任婷婷博士通过对《燕行录》中有关文献的爬梳,分析了朝鲜使者对中国戏曲的过度解读和对明王朝的心理认同。梁燕教授以梅兰芳演出的传统戏《御碑亭》在日广受赞誉为例,分析了日本在接受儒家伦理道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变异给日本妇女带来的沉重枷锁,指出应警惕文化传播中的复杂性。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青年学子也积极参与这次会议,由五位博士生、硕士生汇报了他们的论文内容。分别涉及中国戏曲在日本、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传播与影响,他们有关戏曲文献的翻译成果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邹元江教授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闭幕式上,邹元江教授从传播对象、接受影响研究、专题研究三个方面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的学术质量和重大意义,并建议北外成立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协同创新机构,培养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孔院师资,让中国戏曲艺术在海外落地生根。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宫宝荣教授强调了传统文化与外语人才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高度赞扬了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梁燕教授领导下的团队在北外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总结此次会议别开生面,它标志着研究院的传统汉学从一般意义的汉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专业化的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宫宝荣教授
(任婷婷 魏远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