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正文

《卜弥格文集》出版学术座谈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06-03 [来源]: [浏览次数]:

“波兰中国文化研究的重大进展·《卜弥格文集》”出版学术座谈会

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慕妍春

5月18日上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波兰中国文化研究的重大进展·《卜弥格文集》”出版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座谈会集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波兰驻华大使馆梅西亚(MACIEJ GACA)参赞、著名旅葡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金国平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许静主任以及本书译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振辉研究员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是明末波兰来华传教士第一人,他在西方早期汉学研究的多个领域皆具有开创性意义,他是欧洲历史上最早对中医展开研究的西方学者,第一次将《黄帝内经》、《脉经》等中医著作和中草药翻译介绍到西方,第一个展开中医和西医比较研究的传教士。此外,他还是第一位第一次在西方公布大秦景教碑的全部中文内容和第一次将碑文全部用拉丁字母注音的传教士,他是西方出版拉汉字典的第一人。

卜弥格的科学著述是多方面的,像《中国地图册》、《中国植物志》、《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涉及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多个方面。但这些著作在其生前很少的到出版,有不少散佚在世界各处。为了将这位伟大的中学西传的先驱的贡献与著述系统地展现在当代人面前,在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张西平教授的积极组织下,由波兰当代著名汉学家爱德华•卡伊丹斯基与我国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振辉研究院经过长达十余年时期的搜集、整理、翻译与筹备,《卜弥格文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医西传》在2013年1月正式出版。文集收集了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卜弥格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和论文等十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卜弥格关于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翻译与研究;卜弥格对中华帝国的研究论述;卜弥格介绍来华途经非洲、印度、泰国、越南时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的报告以及友人来往的信件;卜弥格与中医西传。文集的出版弥补了国内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方面原始资料的空缺,亦成为早期中国文化西传及其在域外影响的重要佐证,出版后受到国内学术界积极反馈与热烈反响。

在本次《卜弥格文集》出版学术座谈会中,围绕“卜弥格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医西传”这个主题,各位与会嘉宾与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文集出版的组织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作了“卜弥格与西方汉学的兴起”的主题发言。

发言中,张西平教授从“卜弥格与中国图象西传、汉字西传、中国地理西传、中国植物西传、中医西传”五个方面并配以图稿向与会者们介绍了卜弥格在16-18世纪的中国文化西传欧洲的文化交流中,特别是中医西传方面,做出的重要的贡献。张西平教授认为,通过中国图象西传,卜弥格使欧洲人通过图像认识了一个真实具体的中国,并且这些西传的中国图像中大部分是卜弥格亲自画就的,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在汉字西传中,张西平教授认为卜弥格最大的价值在于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所做的贡献。卜弥格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进行了拉丁文的逐字注音、注义以及翻译,并根据大秦景教碑编著了一部汉语词典,这是西方第一部拉汉字典,对卜弥格以后西欧新兴汉学家如雷蒙沙(1788 —1832)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地理西传中,卜弥格绘制了很多地图,这些地图不仅较之早期和他同时代的汉学家绘制的地图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了中国的省份、重要城市、河流和长城的地理位置,更改变了欧洲地图师们关于欧洲的一些错误的画法,而且标出了当时中国各种动植物和矿物分布的情况,卜弥格这些地图的绘制在西方汉学的地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植物西传中,张西平教授认为卜弥格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了他生前唯一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国植物志》中,从西方汉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是来华传教士第一本关于中国的植物志,从欧洲对中国植物的认识史来说,卜弥格的著作也是奠基性著作,他是欧洲第一本关于中国植物的研究和记载,对于后来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07-1778)的现代世界植物分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医西传中,卜弥格向西方翻译和介绍了中医理论和资料,还亲自撰写了一些有关中医研究的著作,张教授认为卜弥格是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之间的连接点,因为卜弥格对中国医学的研究,直接催生了雷慕莎迈开了他汉学研究的第一步,由此西方汉学拉开了它新的一幕。

座谈会上,其他学者也就自己有关卜弥格的研究发表了论文和报告,如本文集的译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振辉先生也做了主题发言,围绕自己多年来对卜弥格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与研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这位中学西传的伟大先驱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所做的伟大贡献。另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耿昇研究员、著名旅葡学者金国平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欧阳哲生教授、浙江大学历史系王永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主任赵刚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沈定平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市文献研究所也从自己的学术研究视角围绕“卜弥格与中学研究与西传”的主题发表了论文和报告;波兰使馆文化参赞梅西亚(MACIEJ GACA)也发表了致辞,并以波兰使馆名义肯定了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张西平教授和译者张振辉研究员对文集的出版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感谢学者们的努力将卜弥格的价值能够在当代继续发光和延续以及为推进中波以及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所做出的贡献,波兰使馆会继续支持和协助推广文集。

座谈会反响热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最后感谢大家参会,希望可以积聚和组织更多力量出版更多影响和意义重大的汉学文集,为中国海外汉学的研究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