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和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国家图书馆、梅兰芳纪念馆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金莉等领导出席,译丛主编、译者及相关工作人员也参与其中。

《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是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主持的北外“双一流”重大标志性项目“中国戏曲海外传播:文献、翻译与研究”的主要成果。译丛共8册,分别为《14-17世纪中国古典戏剧:杂剧史纲》(姜明宇译)、《中国京剧和梅兰芳》(张西艳译)、《中国戏曲的德语阐释》(葛程迁译)、《中国的易卜生:从易卜生到易卜生主义》(赵冬旭译)、《讲述中国戏剧》(赵韵怡译)、《18、19世纪英语世界的戏曲评论》(廖琳达译)、《中国戏曲在法国的研究》(李吉、李晓霞译)、《英语世界李渔戏曲研究论集》(赵婷译)。译丛于2023年由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陆续出版,包含俄、日、德、英、意、法等6个语种。

出版座谈会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党支部书记郭景红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教授在致辞中对译丛的出版表示衷心祝贺,这是充分发挥北外多语种的育人特色,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产出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是目前国内集中对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研究的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成果之一。

北外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教授谈到,译丛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意义重大。

北外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金莉教授表示,很高兴看到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经过多年努力出了这套丛书,期盼今后依托学术人才培养,产出更多多语种的研究成果。

北外科研处处长张天伟表示,这套译丛是“有组织科研”的成果,今后,学校还要兼顾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在学术研究方面持续开拓。

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介绍了译丛的选题、翻译和出版历程,感谢学校对于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表示,在这套译丛的翻译和出版当中,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外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以学术性、前沿性为目标,出版了一套优秀的成果。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阳回顾了译丛的策划、编辑、出版的详细历程,令与会者充分了解这套学术译丛出版的不易。
在专家座谈环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毛小雨、梅兰芳研究会会长刘祯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吕世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玫、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蔡美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永恩、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尹汉超、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专用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蔡鸿、中文学院教授魏崇新等纷纷发言,对《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的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毛小雨研究员表示,译丛作为研究中外戏剧交流的材料非常宝贵,而翻译的准确性也对文化交往有着重要意义。刘祯研究员表示,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研究空间非常大,北外充分发挥外语优势,梁燕教授及其团队长期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李玫研究员说到,这套译丛的规模大、范围广,其翻译难度高,其学术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作为中国戏曲研究的文献价值非常珍贵。

吕世生教授从他者文化与自身文化互补的角度,谈到尽管他者文化也有其局限性,但文化研究的互补必将完善学界对于中国戏曲价值的探讨。王永恩教授谈到,译丛拓宽了中国戏曲研究的领域,梁燕教授的学术眼光为译丛带来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蔡美云教授始终关注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在中国戏曲海外传播方向,她见证了多位外语出身的学子成长为专业人才的过程。尹汉超副主任提出,海外中国问题研究当中的戏曲研究原本就是薄弱环节,过去学者们的关注点集中于英语和日语,成果甚微,这套译丛的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任文教授从翻译学的角度谈到,这是非常厚重的一套译著,它超越了翻译本身的意义,通过文化回译的形式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延展性。蔡鸿教授谈到,文化研究存在时代、身份、语言之变,而译丛让我们聚焦于中国文化在变化中的不变。魏崇新教授谈到,译丛可谓一项创举,为国内戏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是戏曲研究的重要财富。译者代表赵冬旭、赵韵怡分别发言,感谢译丛的出版给他们带来的学术成长。

译丛出版以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刚刚揭晓的2023年度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佳绩。最后,管永前副院长向与会人员展示了“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