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2025“北外中国学讲堂”第三讲“汉学的诞生与发展:我与汉学30年”成功举办。

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阎纯德主讲,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顾钧主持。阎纯德教授曾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顾问等职。四次赴法国高校任教七年余,创办《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女作家学刊》,主编《中国文学家辞典》《二十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列国汉学史》等。顾钧教授在介绍阎教授时特别指出,像阎纯德教授这样一个人创办三份学术刊物,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学术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阎纯德教授不仅是著名学者,还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和诗集及多部学术著作,学术和创作比翼齐飞。

阎教授的分享从他在北外学习一年法语开始,继而讲述了他如何凭借法语去法国交流学习,并用法语教授课程的学术与异国经历。在法国学习期间,他结识了20世纪70年代对中国感兴趣的法国汉学家们,这不仅让他从中得到许多启发,还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学术兴趣与研究方向。他着重提到,在法国任教期间,他推动了汉学研究的国际化,并创办了多份学术刊物,如《中国文化研究》和《汉学研究》。同时,阎教授还强调了外语与中国文化知识在汉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回顾了汉学从传教士时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指出法国在世界汉学发展史上具有中心地位。他鼓励年轻学者在掌握外语的同时,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以推动汉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阎教授谈到了创刊的不易以及他的坚持。阎教授指出,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思想的开放,为刊物的创办提供了契机。但是,审批流程复杂,早期只能以“以书代刊”的形式维持出版,并且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者自筹和通过个人关系争取资源。阎纯德教授为刊物的投入已超过300万元。迄今为止,《汉学研究》已累计出版30余本,《列国汉学史》系列已出版60本,两者合计超过100本。阎教授在创办刊物的过程中,坚持学术标准,凭借事业心克服了物质条件匮乏等困难,推动了文化热潮与学术发展。

讲座结束后,顾钧教授对阎纯德教授的讲座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阎教授不仅在汉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感悟也对青年学者们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参与讲座的师生与阎教授积极互动,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贾文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