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永乐初年的立储之争”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5-22 [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5月21日下午,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一个亚洲”系列讲座2018年第三讲在北外国际大厦222会议室成功举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刊》执行主编赵中男教授做了题为“永乐初年的立储之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赵教授以明十三陵分布图引出本次讲座涉及的主要人物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并提及了明朝的藩王制度及朱棣夺位的情况,对立储之争的背景进行了介绍。

赵教授首先从立储之争的肇始即朱棣暂不立太子,属意次子谈起,并对朱棣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解读,介绍了朱棣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的个人性格特征以及次子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次救父,多次反败为胜的作战经历。

接着,赵教授讲述了立储之争陷入僵局的原因,重点分析了长子朱高炽的几点优势,即靖难之役中智守北平的战功以及太祖朱元璋亲自册立的燕王世子的身份优势。而另一方面,文臣集团的抵制,明朝暴力夺权不得人心,政权基础不够稳固,缺乏旧部的支持,也导致朱棣对立次子为储有所顾忌。

随后,赵教授主要围绕文臣集团的夺储斗争情况展开阐明了文臣拥立长子朱高炽的原因及文臣为此采取的相关行动。赵教授认为,首先,长嫡承统,万世正法的思想,使得文臣对朱高炽的长子身份普遍认同;第二,与次子朱高煦的武将身份相比,文臣对朱高炽的文人形象更加认同与推崇;第三,文臣对武将势力有所排斥与防范。这三点使得文臣普遍赞同拥立长子朱高炽,并就拥立长子展开了一系列行动。文臣金忠首先表明了立长立嫡的态度,直言上谏,使朱棣产生了动摇;而解缙借朱高炽的长嫡身份及朱棣对皇孙朱瞻基的器重,打破了立储之争的僵局;此外,解缙更是借“虎彪图”的题诗影射成祖朱棣。文臣的一系列行动使得朱棣受到触动,永乐初年的立储之争最终以朱棣立长,朱高炽夺储成功结束。

最后,赵教授通过朱高炽、朱高煦的实力对比、立储代价的对比分析了长子朱高炽夺储成功的原因。与朱高煦相比,朱高炽具有长子和燕王世子的身份,其坚守北平屡立战功,受到文臣集团的拥戴,其子朱瞻基又深受朱棣疼爱器重,立长子朱高炽为储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礼法,也有利于当时治理国家的需要。从更深的层面看,立储之争的最终结果也是出于当时政权统治的需要,体现了朱棣的英明决策以及长子朱高炽背后团队的综合实力。

整场讲座,赵中男教授以生动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使同学们对永乐初年的立储之争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拓宽了同学们的历史视野,讲座生动有趣,现场气氛轻松活跃。讲座最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踊跃提问,赵教授一一耐心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师生们共同合影留念。

主讲人简介

赵中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刊》执行主编,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明史研究及编辑工作,尤其侧重明代宫廷政治史、财政史及文化生活史。先后应邀在“百家讲坛”等讲述明代宫廷史专题,多次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版《宣德皇帝大传》等学术专著4部,策划并主编“明代帝王系列传记”12种,发起并主持“明代宫廷史研究”大型科研项目,主编“明代宫廷史丛书”20种,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7级硕士生王晨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