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下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北外中国学讲堂”第五讲在国内大厦4号楼508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伊斯坦布尔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Eyüp Sarıta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东方汉学对西方汉学与东方主义的期待——平衡、公正、非他者化与对话构建”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讲座由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主持。

讲座开场,管永前副院长对阿尤布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阿尤布教授是土耳其乃至中东地区汉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更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跨文化视角,成为中国与土耳其学术交流的桥梁。他特别回顾了与阿尤布教授的交往经历,并对其长期以来推动中土文化互鉴的贡献表示赞赏与感谢。

阿尤布教授以自身33年中国研究经历为线索,剖析了西方汉学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偏见、学术话语权不平等以及研究方法局限等问题。他指出,自19世纪以来,西方汉学虽在文献整理与理论建构上成就斐然,却常受制于其国家政策与文化视角,导致对中国及东方文明的解读带有“他者化”色彩。相比之下,东方汉学——包括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国的中国研究——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料不足、方法论上依赖西方等问题,却具备内在理解的文化优势,更有可能实现与中国文明的深度对话。

阿尤布教授进一步指出,理想的汉学研究应突破西方中心与东方主义的桎梏,推动构建一种平衡、公正、非他者化的知识体系。他强调,年轻一代的汉学研究者应当注重田野调查与一手资料的运用,避免沦为二手知识的消费者,而应力争成为新知的创造者。在谈到中土学术合作时,他呼吁加强高校间的实质性交流,并鼓励中国学界在与国际汉学对话中展现更加自信的姿态,“不应过分谦虚,而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互动环节,国中院研一学生孙筱萌就“学者如何避免政治立场影响学术客观性”提问。阿尤布教授回应,学术中立并非意味着回避立场,而是基于事实与道德的双重标准作出判断。他以自身研究为例,指出支持中国的立场源于对中国文化尊重与对话态度的认同,而非盲目追随。他鼓励年轻学者树立学术自信,扎根实地研究,以扎实的成果赢得国际学界的尊重。
讲座结束后,管永前副院长对此进行总结。管老师高度评价了阿尤布教授为土耳其汉学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称其为“孤独而坚定的拓荒者”。他同时指出,阿尤布教授对西方汉学的批判与中国学术主体性的思考,为中国学界提供了重要镜鉴。在全球知识体系重构的今天,如何构建更加平等、多元的汉学对话机制,已成为中外学者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2025级马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