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下午,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一个亚洲”系列讲座2018年第六讲在北外国际大厦222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钟涛教授做了题为“骈文写作与六朝社会历史语境”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钟教授对骈文的特征以及其在六朝的璀璨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寥寥几语,同学们便在钟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初步感受到了骈文的实用特性以及其在当时所映射出的文化脉搏。
随后,钟教授更是通过“什么是骈文”“六朝骈文的发展历程”“六朝骈文与六朝文化审美活动”与“六朝骈文与六朝社会政治活动”这四个具体的部分,对骈文写作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就骈文的定义而言,钟教授提到它是一种以两句平行,互为对偶的语句。其多采用四六句式,讲究使典用事,辞采藻绘,声律调协。为了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骈文独特的文学特性,钟教授一连列举了由徐陵、庾信等人所撰写的文章。在她看来,生动形象的例子才是领略中华文学之美的最佳方式。
其后,在带领同学们赏析完骈文优美的辞藻后,钟教授娓娓道来了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在她看来,骈文反映了中华民族讲究均衡对称的传统美学心理,体现了同中求异的创新追求。而且骈文中惯用的典故更是反映了作为古代士大夫的作者和读者,所具有的追求古雅、崇尚历史知识的共同文化心态。通过用典,文章实现了含蓄、委婉、典雅的修辞目的。此外,骈文所讲究的句调音节之美,更是充分发挥了汉字汉语的文化特质。汉字因其单音节和方块字形的属性,为骈文的写作增添了独到的音乐感和视觉美,从而呈现出精致简洁的风格。
紧接着,在第二部分中,钟教授以骈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变化为序,为我们拉开了一幅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虽然就骈文的起始时期这一点而言,学界还有颇多的争论,但毋庸置疑,这一华美的文章体裁确是在南北朝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在当时,骈文名篇佳作不断,其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从公文、史论,到书信,再到学术著作,无一不使用骈体的形式。
在钟教授看来,骈文之所以能够在六朝时期绽放出如此华美的光彩,是与当时盛行的审美风潮密不可分的。自汉末开始,社会一直处于动荡状态。社会生活的苦难加深了文人们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也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和审美意识的加强。而骈文作为文人抒情达意的惯用手段,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他们传递生命感悟的首选工具。此外,在当时,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成为了推动骈文发展的一大动力。因为极力追求着情感美和形式美,文人们开始主张用华美生动的语言形式,去表现生活和情感。在这一点上,骈文因其瑰丽的修辞和动听的声律成为了社会所极致推崇的文学手法。再加之,在六朝时期,贵族审美成为了社会审美的主流。由于上层人士是骈文的主要创作者、欣赏者,在其影响下,骈文的写作无论是在审美形式还是内容价值取向上,都与上层社会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这一点而言,骈文惯用的用典手法可谓是当时上层社会数典为工、自矜富博的文化炫耀型审美风气的产物。除此外,钟教授还补充道,在六朝时期,因为儒、玄、佛的学术思想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在这股思潮影响下,骈文的写作也体现出了浓厚的学术气息。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中,钟教授提出,骈文的文学手法实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莫大的联系。一方面,骈文因其在社会上的广泛接纳性,成为了文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绝佳载体。政治奏疏、任官文、辞官文等政治文学中均可见到这一文学体裁的运用。另一方面,骈文更因其优美的文风,成为了适合政治仪式感强的写作手法的不二选择。无论是禅让,亦或是仕途经历,都成为了骈文中常见的主题。
纵观整场讲座,钟教授以其生动晓畅的语言为同学们娓娓道来一场六朝骈文写作的文学盛宴,使同学们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学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在讲座尾声之际,同学们更是踊跃提问,与钟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一片掌声中,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7级硕士生余金航供稿)
主讲人简介:钟涛,女,四川成都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戏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六朝骈文及其文化意蕴》《雅与俗的跨越》《元杂剧艺术生产论》《宋元戏曲论稿》等,主持完成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六朝骈文与六朝社会研究》《宋元城市通俗文艺的传播与消费》《大文化视野下的元杂剧---元杂剧题材和传播研究》《骈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