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酷暑不免使人心烦意乱。晨间,一阵大雨不期而至,洗去炎热,将浮躁洗刷去,一颗渴望探讨美的沉静的心又复归于方寸之位。2017年5月22日上午,法国汉学家、历史学家、法国滨海大学副教授马骊老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222室主讲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东西方宫廷政权符号的体现及文化象征”讲座就给老师和同学们渴望美的心带来了一场飨宴。该讲座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一个亚洲”2017系列讲座:十六世纪以来的文化交流和“一个亚洲共同体”的形成的第六讲。
讲座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紫禁城的布局与建造过程;紫禁城宫殿的建筑理念、语言、装饰及和皇权符号;建筑语言与文化识别: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及其影响;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对东西方宫殿建造的影响。
在第一部分中,马骊老师首先明确提出:紫禁城的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我们今日所看到的紫禁城绝非一次建成,而是经过不断地扩建和维修才形成的。紫禁城作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质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的皇城,共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历时941年。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位分界,外朝主要包括三大殿(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两侧的建筑群,是皇帝和大臣们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及各种政治活动,处理政务的场所;内廷又称“三宫六院”,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向北延伸,是皇帝办事居住区和皇后、妃嫔、太后、太妃、皇帝幼年子女的生活区。内外朝功能的严格区分始于清朝。清康熙年间翻修乾清宫,使内外朝分界清晰,内廷成为真正的“禁地”。清朝皇帝还常将内政等事务带回内廷处理。明清两代皇帝都对紫禁城进行过扩建和维修,清朝皇帝更对一些宫殿进行更名,这与内外朝的分界一样,体现了满族政权符号的特异性。
在“紫禁城宫殿的建筑理念,语言,装饰及和皇权符号”部分的讲解中,马骊老师主要强调了紫禁城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皇权的至高无上性。紫禁城的风水特点的建筑语言,象征着天子宫殿内所拥有的政权是无上无止的。“象天法地”、“天人合一”意味着王朝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国家吉兆。除了这些意象的建筑语言之外,也有不少迎合帝王喜好的设计所在。其选址、定位、布局,严格遵循儒家的“天子中心论”的礼制,首都居于天下之中,宫城居于首都之中,这些都来自于礼制思想的权力“核心论”,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皇权由中心向四方辐射、扩散的观念。紫禁城“城中城”多重围合的设计正体现了一种皇权的至高无上性。京城内外建立的四道城墙,方正严整,坚固雄伟。紫禁城通过其宫殿红墙外的皇城、内城、外城的层层包裹、多重围合,在周围的环境烘托下拔地而起,达到“天子至尊”的意境与“卫君”目的之双重作用。
紫禁城除了红色为主体外,还常用黄色,并用五爪龙作为装饰。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尊色,其色彩内涵体现的是皇权的“天德”之美。五爪龙从元朝开始,就被正式规划为皇家的专用符号。“五爪”代表超常的神秘力量,所有动物都没五爪趾,只有万物之灵才能据有五趾,五即代表五行齐全,因而五爪体现出了动物的灵性与人类的最高智慧的结合。“龙”能改天换地,帮助人类除去天灾人祸,滋润田地带来丰收,由此给人们带来和平安定。
同样作为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法国的凡尔赛宫呈现出与紫禁城完全不同的设计和布局特点。凡尔赛宫在距离巴黎20多公里的市郊,是对原路易十三狩猎庄园的扩建,它以路易十四的卧床为中心,东西对称,在宫前广场形成扇形的三条放射状轴线林荫大道,控制整个凡尔赛城镇的主要道路骨架,中轴指向巴黎,另一头穿过宫殿,从宫殿后面贯穿整个花园。整个宫殿、园林呈放射型设计,象征着“太阳王”路易十四对人与自然界的至高统治,也是西方基督教文化控制性与扩张性思维的体现。
与紫禁城相比,凡尔赛宫在设计上注重立体面整体及其延续性,用夺目堂皇、优雅明晰的古典格式体现出绝对的秩序和理性的光辉。两个宫殿的相似之处在于,内部划分与排列都十分清晰,主次分明。至于内饰,紫禁城趋于木质,严谨中透露出典雅、庄严等,与金碧辉煌的穹顶壁画的镜厅等的凡尔赛宫装饰风格迥异。
两座伟大的宫殿对周边国家的皇家建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韩国景福宫、越南阮氏王朝的皇宫等等,都带有紫禁城的特色;奥地利皇宫美泉宫、俄国圣彼得夏宫则显然受到了凡尔赛宫的影响。
讲座结束后,马骊老师接受了在座同学的提问,并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师生合影留念。
(供稿人:张天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