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研究院、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由“一个亚洲”基金会(One Asia Foundation)资助的“一个亚洲”系列讲座2017年第一讲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报告厅成功举办。著名汉学家安乐哲教授(Roger T.Ames)就比较哲学文化视野的中国文化主题进行了一场全英文的讲座,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和同学热情高涨,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
安乐哲教授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学者,杰出的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博谷睿研究院研究员;原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担任《东西方哲学》主编、《国际中国书评》主编;现任北京大学讲习教授。他创立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结构性比较阐释法,其学术研究范围主要是中西比较哲学,学术贡献主要包括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两大部分。比较哲学的部分著作有:《孔子哲学思微》、《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叙述》、《主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先哲的民主:杜威、孔子和中国民主之希望》。最近发表的著作为《儒家橘色伦理学》;翻译的中国哲学经典有:《论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中庸》等。安乐哲教授对中国哲学独特的理解和翻译方法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使中国经典的深刻含义越来越为西方人所理解。安乐哲教授还积极倡导美国实验主义与中国儒学间的对话。
本讲座由我校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的外国专家田辰山教授主持,梁燕院长致欢迎辞。安乐哲教授认为对待跨文化交流应秉承“走出庐山再看庐山”的原则。因为中国文化如果没有比较中西文化语义环境的视野,只在自己的文化内部理解自己,就好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所以学者需要具有比较哲学的文化视野来研究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只有如此才能拥有既从内部又从外部分析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能力,才能达到质的理解。
开场安乐哲教授先是举了一个文化间存在误解的案例:在中国的图书馆或书店,时常能发现翻译的很好的外国哲学书籍。但是在欧美的书店,却鲜有高品质的中国哲学著作的译本,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书目被欧美人分类在宗教学的货架上。这一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跨文化翻译的问题,二是不同文化背景间理解力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从第一批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播欧洲宗教文化,到如今我国在海外布局上百所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百年来都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犹太哲学家维根斯坦曾说过:“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做跨文化研究往往要从语言开始。传教士翻译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性”、“天”等概念时,大多采用了和神学中相对应的词汇,如“benevolence”、“righteousness”、“rites”、“nature”、“heaven”。安乐哲教授指出,这些词义在西化的过程之中,本意已发生了变化。经过传教士的翻译,这些概念和宗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容易误导外国人将我国的儒家思想想象成是一种宗教,再加上我国自古有祭祖祭孔的传统,便引发了“礼仪之争”。安乐哲教授指出了跨文化翻译的重要性,提出将我国古代哲学中类似“理”、“道”和“气”的概念,直接放在外文译本之中,将中国人自己的理解写进书中的注释。无需经过译者,直接把理解的任务抛给国外读者。
文化间的理解,需要作者、译者、和读者共同完成。解决了翻译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受众本身的问题。安乐哲教授做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我们面对外来文化时,就自然进入了爱丽丝的梦游仙境。我们和对方的世界之间好似拥有一面玻璃,以为透过这扇窗子我们就能看到对方。殊不知,这也有可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自以为看到的对方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这说明了文化间的理解无法避免自身经验主义的影响,在认识事物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前理解。跨文化研究,不能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凭借设想和想象去完成,而是需要比较哲学的方法论,从哲学和本质的层面去了解自己,懂得西方,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说清楚。
再有,安乐哲教授还将中西文化,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进行了对比。第一、西方的文化来源于农业,有耕作、放牧的含义。中国的文化并非与之相对,但是也有类似的词汇如“培养”和“树立”,通过农业的概念来解释文化理念。第二、中国的智慧不需要神学,而欧美最高的智慧就是神学。有信仰的国度,无论教派,都有着一套管理自身的范本,比如《圣经》。他们的家庭用教义去教育子女,提升人格。每周六去教堂反省自身,并通过与神父的沟通忏悔罪过。中国则不然,单拿儒学来讲,我们提倡“仁、义、礼、知”,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来教育子弟,更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安乐哲教授以春节回家为例,提出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和欧美人的信仰一样的有力。他们以神为中心,强调个体;而我们以亲情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如此却达到了一样的效果,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差不多。但是中国的儒学在世界上传播却不太容易,贝多芬通过音乐被全世界认可接受,马克思主义凭借它的剩余价值论被熟知,如果给孔子也加上一个-ismo(儒学主义)是否也能具有同样的传播效果呢?安乐哲教授认为文明就是力量,儒学有着自身的传承性,中国青年有能力将入学中经典的传统介绍给世界,这也回答了教授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我们中国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校内外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安乐哲教授一一做出了耐心的回答和指导。此次讲座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