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由北外世界亚洲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亚洲文化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在北外国际大厦222室举行。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王宏志教授作了题为“翻译与中国近代史:从马戛尔尼使团国书的中译谈起”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主持。
对于1793年英国第一个来华使团——马戛尔尼使团的外交谈判失败事件,学界一般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拒绝对外开放通商;二是这次外交失败与之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直接关系。针对这一历史事件,王宏志教授从翻译的角度入手,向大家展示了他对当时史实真相的新发现。首先他为大家梳理了研究时所使用的文献资料,其中英文文献包括使团成员回忆录六部、东印度公司档案两部、马戛尔尼1779至1798年所藏书信,以及1743至1801年斯当东父子文档;中文原始资料为《掌故丛编》与《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还有此前学者的中英文重要研究成果七篇。
此后王宏志教授以问题阐发的形式开始他的研究论述。第一个问题是马戛尔尼使团的国书的译者是谁,对此学界看法不一。学者秦国经提出是当时清朝的钦天监监副、葡籍传教士索德超。但根据斯当东的回忆录与《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所载,使团来华之前便已得到国书译文。法国历史学家戴廷杰又根据斯当东回忆录的内容,认为译者是与英国人同船来华的四个中国人之一的安神甫,但语焉不详。王教授从当时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William Hamilto至斯当东的信中发现,那时确有四名中国神父想要同使团一同来华,在信中他们的名字写为Padre Li(Jacobus Li), Padre Cho, Padre Nyan, Padre Vang。王教授根据《方豪六十自定稿》中考证出了他们的中文名字分别是李自标、柯宗孝、严宽仁、王英。其中李自标、柯宗孝一直陪同使团到达中国。王教授还从资料中发现了意大利汉学家蒙突奇(Dr. Montucci)与国书译文之间的联系。蒙突奇曾著有《二帙字典西译比较》,为了与马礼逊争夺欧洲第一汉学家的地位,他在信中提到了他重新誊写英王至中国皇帝国书的中文翻译,并曾与要来华做译员的汉学家一起讨论数月。而据小斯当东所言,蒙突奇的中文水平做抄写刻印尚可,若对译文进行编校,则不能确保。接着就引出第二个问题,英方缘何重新誊写柯宗孝,李自标的译文?这涉及到当时的大清律法,如果直接向中国皇帝呈上柯、李二人的译文,这两个人很可能会面临杀身之祸。
接下来王宏志教授将我们的视线引向国书中文译文本身。存档于清廷军机处的译文将繁复典雅的原文翻译得错误百出,很不通顺。而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将英方使节译为“贡使”。由此之前有学者认为这篇译文使乾隆将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误认为向“天朝”朝贡。但在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王教授又发现了另外一版国书译文,这版译文明显更为忠实于英文原文,是由通晓中文的译者所译,且在此版译文中,英方使节被译为“钦差”,彰显了英方心目中中英双方的平等地位。王教授指出,这篇译文其实才是乾隆皇帝所见之文,也是由柯李二人于英国翻译,蒙突奇誊写而成的版本。而乾隆皇帝看完这版国书译文后,对暗示两国平等地位的“钦差”二字非常不满,要求重译,才有了之后军机处所存的那个错漏百出的译文。对此王教授又列出实证,根据中方档案,“英吉利国王表文译文”与“大清皇帝给英吉利国王教谕”均在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九日完成,而马戛尔尼使团则于当年八月十日抵京。乾隆皇帝肯定要先看译文再行教谕,而这一过程一天之内基本无法完成,由此可见此处“英吉利国王表文译文”为军机处藏版,而在此版翻译完成前乾隆帝已经阅读过英方翻译并上呈的译文,方能在同一日完成“大清皇帝给英吉利国王教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角度出现转向,即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放在历史文化的角度去看问题。王教授谈到,近代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同时翻译人才的缺乏不断造成各种问题,因此通过翻译研究这段时期的历史是十分具有意义与价值的。他还举出鸦片战争的例子,精通中国情况的马儒翰(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之子)在战争中为英方提供翻译情报,并预见性地指出若攻打南京,中国定会投降。中国战败后,《南京条约》的翻译与签订也是由英方主导。由于当时中方缺乏精通英文的译员,所以国人在当时并不了解条约中英版本的差异。因此《南京条约》签订之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条款上,还在于语言方面。
王宏志教授严谨细致的论证体现了他的深厚学养,他丰富精深的见地对大家搜集材料与研究视角方面启示颇多。讲座最后多位老师同学就英国学者对此译本的研究、东印度公司是否将英方的条件提前发往北京、马戛尔尼使团是否了解军机处所藏译文、礼品清单未被重译的原因、运用旁证的方法甄别回忆录中的历史真相、后殖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当代译本的研究价值等问题与王教授进行深入的讨论。在热烈的讨论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王宏志,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讲座教授、翻译系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译丛》行政主编、《翻译学报》及《翻译史研究》主编。主要著作有《翻译与近代中国》、《翻译与文学之间》、《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Politics and Literature in Shanghai:The Chinese League of Leftwing Writers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杨科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