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一个亚洲”2017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北外西院国际大厦222会议室成功举行。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陶德民教授做了题为“林肯与卫三畏——兼谈《卫三畏在东亚——美国日本所藏资料选编》”的讲座。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主持。
陶教授首先讲述了卫三畏在日美两国外交上所起的作用。卫三畏首次前往日本是在1837~1838年,目的是送回漂流海外的日本渔民。但是当时日本海禁森严,他们的船只也遭受到了炮击,卫三畏只好把那些漂流的日本渔民收留进了自己的圣经印刷所,同时从这些渔民那里学习了一些日语。这为他1850年代担任佩理将军远征日本舰队翻译打下了基础。佩理到达日本后,向日本展示了象征近代工业文明的火车头(模型)、汽艇、电话等,相比之下,日本方面只能用相扑手搬运大米来进行响应。在19世纪,日美两国的交涉主要使用的语言是汉语,两国交涉的条约以《中美望厦条约》为蓝本。卫三畏在对日关系方面还有一点影响,那就是在1858年增加了新教传教相关条款的《天津条约》颁布后,他向美国的新教传教会寄送信件,希望一部分在中国的传教士可以到日本传教,促进了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陶教授的报告说明,卫三畏不仅是传教士,也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19世纪60年代,美国有若干个驻华公使,每个公使上任之间的空缺时间段,就委任卫三畏作为临时的代理公使。林肯总统逝世后其唁电为卫三畏所发。林肯在日本有深刻的影响,在1903~1904年日本文部省发行的高等小学校修身书中,全书有6~8课的内容提及林肯。陶教授提到,当日本对外开放时,由于日本当时的汇率与世界相差很大,西方人大赚其钱,日本人陷入恐慌,佩理将军写信向林肯总统提议推迟预定开放港口的时间,林肯总统对此表示同情。在讲述完林肯及其对日本的影响后,陶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他刚刚出版的《卫三畏在东亚——美日所藏资料汇编》一书。
陶教授的讲座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向大家分享展示了大量日语、英语、汉语原始文献,是一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盛宴。讲座结束后,陶教授与听众们进行了积极热情的互动。顾钧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的总结点评。此次讲座让研究院师生受益匪浅,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陶德民教授简介: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现任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创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怀德堂朱子学研究》、《日本汉学思想史论》、《明治时期汉学家与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