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刘东为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系列讲座“海外汉学与中国学术重建”带来了精彩的第一讲。
讲座以海外的汉学和海内的国学为基轴,从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学术互动、作为理论模式的“识别预期”以及投向当代中国的“眼压”三方面展开论述。
刘东教授认为汉学既是中学的一支,更是西学的一支,汉学中间潜伏着许多未曾言明的外在预设。汉学和汉学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今中国知识界的分化与毒化,而这种相对化刺痛着我们:一旦丧失阅读和思考的主动性,陷入别人的话语场中而无力自拔,就有可能被别人特有的问题意识所覆盖,乃至从此难以名状自己的切身体验,暴露出文化分析的失语和学术洞察的失明。
接着,刘教授分别以形象学、后殖民等理论以及他与美国汉学家的多次交流等实例来对此加以阐述。
更有鉴于此种状况,刘教授提出,必须立即着手逐步营造这样一种充满主动性的知识生产机制:不再是谁越是迎着西方找上门去,或者谁越是随着西方的节拍起舞,他就越会被西方所认识和认可;相反,倒应该谁越是显出了独立的和有价值的思考,谁越是关注着最紧迫的中国问题,他才有可能被西方所关注和承认。
本次讲座从治学思想上给予大家启发,使同学们得享一场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