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2023“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当代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巡览”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1-15 [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1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当代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巡览”于国内大厦508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由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逸津教授主讲,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郭景红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张冰教授参与活动。

李逸津教授任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等多个重要科研机构研究员、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会员,在俄罗斯汉学、俄语语言学和中俄跨文化交流方面研究成果丰硕。讲座伊始,李逸津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见面会奠定了轻松活跃的基调。简单的开场白后,李逸津教授从历史和发展两方面入手,以切身经历穿插其中,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与俄语文学、俄罗斯汉学的不解之缘及近年重要科研成果。

首先,李教授介绍了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概况。他指出,为适应市场需要,当前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的选题大多转向紧密联系现实、市场卖点好的题目。研究方法上,当年苏联文学批评单一的社会历史方法也已改变,出现了一批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批评观点方法的力作。李教授介绍了俄罗斯译者对于巴金、鲁迅、郑振铎、茅盾、老舍等中国现代作家的研究情况,以斯别什涅夫、沃斯克列辛斯基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俗文学的译介和研究情况,以及以К.И.戈雷金娜为代表的古典文学研究情况。

接着,李教授紧扣主题,重点讲解了当代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的新人新作。李教授结合作品、文献,深入挖掘俄罗斯当代汉学家冯骥才研究、老舍研究、张贤亮研究以及中国戏剧翻译研究等个案,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而后李教授分别介绍《文心雕龙》研究、《红楼梦》研究、白居易研究以及20世纪下半叶中国小说“人物圈”研究等课题概况,为同学们呈现了当代俄罗斯汉学与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成果。

最后,李教授针对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的现状,强调了俄罗斯汉学研究、文学研究对于两国关系发展和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于青年一代接手俄罗斯汉学研究重担的殷切期盼。李教授指出,凡学术研究,就应当持之以恒。从事外语学科研究不仅要读书,还要读“无字书”,即积极外国学者进行交流。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既应当克服盲目自大,也要防止崇洋媚外。同时应当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坚持海外汉学研究的中同国立场,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用海外汉学研究经验促进中国学术自身的发展。

与会老师就讲座中相关问题和李逸津教授展开交流。郭景红副教授从个人科研经历出发,对李教授以发展脉络梳理苏俄对中国文学接受研究的方式表达了赞许,并就此与李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进一步丰富了讲座的知识。张冰教授也就李教授的讲话分享了个人观点与研究经验。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佳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