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2023“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四讲:《民国时期中国与加拿大法语区的文化交流》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6-28 [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6月9日上午10时,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四讲——《民国时期中国与加拿大法语区的文化交流》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国际大厦453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加拿大拉瓦尔大学(UniversitéLaval)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李晟文老师主讲,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明明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李晟文教授围绕民国时期中国与加拿大法语区的文化交流,从“中加(法)关系概况”“传教士在华活动”“传教士文献资料”“中加交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讲座伊始,李晟文教授指出中国与加拿大的交流有着较为长久的历史,双方早在清代就有贸易往来。当时中国的产品远销加拿大,主要包括茶叶、丝绸、瓷器等,加拿大的人参也销往中国。1840年之后,中加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大量中国人前往加拿大,其中一部分到加拿大修建铁路,另一部分到加拿大筹资善款。与此同时,加拿大人也在这一时期前往中国。

随后,李晟文教授介绍了加拿大法语区传教士的在华活动。民国时期,魁北克传教士来华,开始在徐州传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陆续离开中国。在华期间,传教士在徐州创办了多所学校。学校的种类主要分为常规学校和宗教学校两大类。常规学校按照政府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教授国文、法语、英语、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其中重要的学校还配备现代化实验室和图书馆,由外教授课。昕昕中学是加拿大传教士在徐州创办的最重要的中学,也是当地著名的中学之一。

紧接着,李晟文教授梳理了加拿大法语区传教士的文献资料,包括杂志《匪徒》(Le brigand)、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档案资料等。此外,传教士还创办中国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chinois),收藏有大量中国物品,这些藏品在1990年赠送给魁北克市文明博物馆。该馆现藏有3000多件中国器物,主要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器物。藏品种类大致为:雕塑艺术品、陶瓷品、家具、照片、书籍与绘画作品等。

接着,李晟文教授介绍了中加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安•拉里(Diane Lary)撰写了《信仰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目击者:魁北克耶稣会士》(Faith and War. Eyewitnesses to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Quebec’s Jesuit Priests)等文章。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教授那士荣(Prosper M. Bernard)编撰了《大爱无疆:加拿大人在中国》(Canadians in China during the Japanese Invasion. Fidal Asia)等著作。李晟文教授也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等。

最后,李晟文教授总结说,加拿大法语区传教士推动了中加文化的相通、互联与交流,他们留下的珍贵资料对于推进加拿大中国研究的发展很有意义,值得中加学者的深入研究。

讲座结束后,张明明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评价说李晟文教授的讲座为同学们传递了新知识,提供了新视角,是李教授多年学术贡献的缩影。现场同学也抓住这次交流机会,从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和法国新儒学研究等方面,积极向李晟文教授请教,李晟文教授都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博士生 魏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