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外国专家讲座第一讲:“如何写研究论文”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1-03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2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外国专家讲座第一讲“如何写研究论文”于线上顺利举行。主讲人为纽约皇后图书馆劳雷尔敦(Laurelton)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国际亚洲文明与美洲研究会会长王小良教授,主持人为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副教授。

王小良教授从九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写作研究论文的过程。第一步是理解任务。写作者需要明确论文的要求和写作提示,进行符合技术要求的写作。第二步是选择主题。王小良教授认为论文选题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需要谨慎地选择主题。对于如何确定选题这一问题,王教授表示写作者需要有足够的材料支撑,并且思考这一主题是否值得探讨。同时,主题应该新颖具体,最好是写作者感兴趣的内容。

接下来是对初步研究的收集,这一步骤可以让写作者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在从网上或图书馆中找到可靠的资料之后,写作者应该对其进行区分,以第一手资料为主要来源,批评性评论或二手传记等材料作为次要来源,从而避免重复他人的观点,导致论文缺乏创新性。在这一过程中,文献综述的作用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解释收集的资料来源,而且使研究更有条理。

下一个步骤是撰写论文陈述。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简洁有趣的论文陈述可以让读者做好阅读的准备,同时有益于其他研究者进行评估。对于写作者来说,广泛阅读其他论文陈述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学术写作能力,还可以了解所阅读的论文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研究。王小良教授表示,好的论文陈述应当简洁地概括论文所有重要部分,而不透露太多细节。

随后是确定支持证据。写作者对之前收集的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与主题直接相关的信息,在写作中有效地支持论点。在这一过程中,王小良教授建议大家使用参考书目卡,这不仅有益于引用材料的选择,而且可以快速地获得书目信息。写作者也可以更全面地撰写论文大纲。

撰写论文大纲是确保论文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关键。写作者应当列出论文涵盖的所有重要类别和子主题,之后考虑信息呈现的最佳顺序。当论文内容较为复杂时,大纲可以分为多段,从而有效地解决论文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大纲中应当包含支持证据,以保证内容的全面性。

在大纲完成之后,写作者进入研究论文撰写阶段。在正文部分,写作者可以根据大纲进行划分,使之成为带有单独标题的部分,之后逐段地进行写作。在段落完成后应当注意段落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使研究论文具有连贯性。在结论部分,写作者应该重申论文观点和主要证据,而不要在结论中添加新信息,避免给读者造成阅读困扰。

王小良教授表示,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还需要注意引用和校对。在引用方面,王教授认为论文引文应该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并且列出了常用的引文格式。对于校对,王教授建议写作者在写作结束后进行两次检查,第一次主要针对论文的结构性问题,包括逻辑顺序、观点论述、内容抄袭等方面,第二次检查注重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就论文大纲、材料选择、论文创新点等问题与王小良教授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最后,管永前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并对王教授的讲座做出高度评价,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1级硕士生黄钰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