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北外中国学讲堂”第四讲:“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6-21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6月14日下午2时,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举办的“北外中国学讲堂”第四讲——“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于线上顺利举行,主讲人为法国华裔汉学家、历史学家、法国滨海大学博士生导师马骊教授,主持人为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李真副教授。本次讲座马骊教授以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为主题,分别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全面爆发、同盟国在欧亚两个战场对法西斯展开的全面反击三大部分展开报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前夕——即从1931年的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侵略战争,至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马骊教授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因为日本对华侵略野心早已有之,从十九世纪末出台的 “大陆政策”就可以看出。随后,马骊教授详细分析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必然性和主要原因,并依据详实的史料提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为“九一八”事变的观点。“九一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当欧美各国为是否对日本施行制裁犹豫不决时,中国人民已经奋起抵抗日本法西斯,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前奏。

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加入战争,与英国、中国等国结成反法西斯民主联盟对抗德、意、日邪恶轴心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全面爆发。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而中国则是亚洲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马骊教授指出,自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至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中国在亚洲战场可以说是孤军抗日。正是中国坚持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迫使日本放弃“北进”,只能选择“南进”并同英、美交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从此走向失败的深渊。

讲座的第三部分,马骊教授围绕同盟国在欧、亚两个战场对法西斯展开的全面反击进行讲解。1942年至1945年,欧洲战场扩展到苏联;1944年至1945年同盟国在欧、亚两个战场对法西斯展开了全面反击,大战最终以法西斯国家的无条件投降和同盟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马骊教授着重总结了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重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联盟的反法西斯战争,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中国的全面抗战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因此中国在二战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不容忽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长达14年之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人员伤亡达3500万,各类财产损失超5000亿美元),在抗战中配合同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一直牵制、抗击日本法西斯主力,阻止日军北进,拖延日军南下,多次协助盟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也因此赢得了同盟国阵营的信任和尊重,获得世界大国地位,从而成为新创建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讲座结束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李真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感谢马骊教授用宏大视野和全球历史观为大家梳理了中国作为二战最重要的参战力量之一在不同时期发挥的独特作用。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副教授也参与讨论,表达了对马骊教授应邀前来讲座的感谢。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与马骊教授进行了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张芷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