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2024“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五讲“版权贸易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12-20 [来源]: [浏览次数]:

2024“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五讲“版权贸易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11日下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2024“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五讲“版权贸易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成功举办。讲座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老师主讲,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郭景红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洪波老师通过一些案例说明了中俄两国在图书及戏剧版权贸易方面的现状。他不仅介绍了刘震云的作品《一日三秋》和《一句顶一万句》在俄罗斯的签售情况,也描述了迟子建的首部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在俄国的出版情况。同时,他还展示了莫言的作品,包括俄文版《檀香刑》,俄文版话剧《蛙》等在俄罗斯的传播。他指出:有效的版权输出是中国文学、戏剧及影视作品成功传播至海外的关键性因素。

随后,张洪波老师强调:版权权利是版权交易的核心对象,版权贸易作为各国和地区进行文化贸易、对外文化传播以及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在本质上属于无形财产权的交易,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版权产业链不断扩展,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保障关系。版权贸易的市场特性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版权贸易能够实现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其次,版权贸易交流可以促进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合作,以及文明的互鉴;最后,版权贸易交流使文化更具亲和力、影响力。版权贸易的最终效果是促使版权作品在受众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旨在丰富中外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众的精神力量,为中外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坚实的人文与社会基础。

接着,张洪波老师详细介绍了2014至2023年间俄罗斯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在俄罗斯的图书市场上,中国的科幻文学、网络文学、推理小说、儿童青少年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类别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学领域中,“中俄互译出版项目”的成果占据较大比例。同时,中国书籍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科幻小说、网络文学和推理侦探小说的畅销,显著增强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效力。

在中俄文化交流年的大背景之下,中国文学与戏剧在俄罗斯的市场前景格外光明。科幻推理和网络文学这两个领域的表现尤为显著,网络文学热度持续攀升,推理侦探小说更是有着极为良好的市场预期。在儿童文学领域,其购买者展现出极高的活跃度。与此同时,两国作家之间的互访也日益频繁,往来不断增多。中国戏剧与中外导演的结合模式获得了积极反响。张洪波老师对中国科幻及网络文学在俄罗斯畅销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首先是编辑的独到眼光;其次是俄罗斯人民对高质量的青春文学的需求无法被满足,且中国文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能够在俄罗斯民众中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再次,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不可忽视;此外,译者在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也不容小觑;同时,粉丝经济的推动力、封面设计和插图的吸引力,以及各类宣传与营销活动的开展等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归根结底,俄罗斯出版社能够识别市场中的盈利机会,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收益。

中国图书在俄罗斯市场的热销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因此,我们应当持续深入探讨中国科幻作品及网络文学在俄罗斯及其他海外市场的畅销机制,重新评估当代文学翻译,做到既要响应读者的需求,又要注重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此外,加强对中华文化在海外各类传播渠道的研究,将推动纯文学、戏剧及游戏等在俄罗斯的传播、提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在讲座的最后,张洪波老师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深入的思考与建议。他强调,我们应具备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以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同时,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识到版权贸易在中华文化国际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需精心选择海外合作伙伴及翻译家、汉学家,积极整合海外资源,以构建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品牌,实现版权的引进与输出双向发展。

讲座结束后,郭景红老师对张洪波老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对讲座予以高度评价。她表示,张洪波老师提供了当下最新鲜、最实时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案例和数据,对我们关注中华文化传播的发展与趋势大有裨益。张洪波老师与参与讲座的师生进行了互动,回答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雎弘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