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2024“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印度与中国:超越对抗,探索亚洲地缘政治中的未来合作”顺利举办。讲座由凯沙夫·米什拉教授主讲,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李伟华老师主持。
凯沙夫·米什拉是瓦拉纳西巴纳拉斯印度教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前任系主任和现任教授。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并经常在电子媒体上就有关中国的问题发表意见。他是印度研究世界事务和当代亚洲历史的主要历史学家之一。
米什拉教授将讲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印中关系的历史背景”“边境争端和对抗”“外交努力和协议”“经济和文化参与”和“当代学术和观点”,从源远流长的历史开始讲起,向在座的听众娓娓道来中印之间的密切关系。
米什拉教授讲道,中印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古代文化和贸易交流,玄奘是中印两国人民都熟知的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人物,但是在近代由于殖民问题,中印交往一度停滞,一是两国彼时都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各自民族和国家的解放而奋斗,二是殖民者的文化入侵以及殖民者对交流通道如各港口的占据等,使得两国难以直接进行沟通。尽管如此,当时中印两国都派遣年轻学者前往日本进行学习,使两国的年轻人在异乡得以相会。
在中印建国以后,彼此的交流愈发频繁,有时不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而使两国产生矛盾与纠纷。但是中印两国既为邻国,又共享着相似的文化,两国人民都盼望着可以进行友好的交往——如中印边界谈判持续向前推进,使得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中印的领导人多次会面寻求各方面合作交流,如2012年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期间,同辛格总理举行双边会见;202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同印总理莫迪在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期间举行双边会见等,都体现着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米什拉教授指出,中印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俄印等机制中保持沟通与协调,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治理等领域携手合作,维护中印两国的共同利益。作为邻国,中印已经意识到,当今地缘政治格局错综复杂,发展中国家面临共同挑战。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
讲座结束后,李伟华老师对米什拉教授的讲座内容予以高度评价。她表示,教授的研究立足于中印双边关系,具有国际视野,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溯源,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两国的交往,对青年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参与讲座的师生与米什拉教授积极互动,讲座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贾文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