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中山大学梅谦立教授在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举办学术讲座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4-19 [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4月18日,中山大学哲学系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教授到访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并面向研究院全体成员举办了题为“《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及其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张西平教授主持。

梅谦立教授的讲座主要以“外国儒家经典诠释学”的视角,从“解释儒家经典与一神教的关系”、“西方与中国的诠释有所不同”、“中国的‘经史子’与圣经学”等专题入手,介绍并讨论了由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所完成的对儒家经典翻译与阐释的拉丁文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夫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1687)。

梅谦立教授首先回溯了罗明坚《四书》译本,郭纳爵、殷铎泽《中国智慧》(Sapientia Sinica),殷铎泽《中国政治道德知识》(Sinarum Scientia Politico-Moralis)等中国儒家经典西文译本,分析了入华传教士对古儒与宋儒的不同态度,描述了孔子像在西方的变迁经过,考证了《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所据“四书”版本(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及主要参考书(张居正《四书直解》)及混合融通的翻译策略,归纳了西人对中国传统的不同解读方式(理性主义、神秘主义、比较法、历史主义),讨论了《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之于18世纪西方历史和思想的影响(教会内部的失败、知识分子的吸收)等。

张西平教授对梅谦立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点评,指出,梅教授的讲座至少带给我们两个认识:一是,知识在异域的传播和解说必然受到接受民族特性的影响,跨文化传播必然造成知识的变异,某文化对异文化的认识包括客观知识与主观理解,这一现实揭示了我们从事海外汉学研究的复杂性;二是,长久以来的世界史书写在健忘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作用下,往往忽略东方,而当我们重溯包括中国文化影响西方启蒙运动在内的东方给予西方本质性影响的历史,就会发现,东方史作为世界史的组成因素的重大意义,这提醒我们在看待中国文化或西方文化之时,不可一叶障目,需时时保持融贯的比较视角。

梅谦立教授简介:梅谦立,法国人,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副馆长,北京中国学中心(The Beijing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中西思想交流、西方古典哲学、当代新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