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走进艺术的世界”专题系列讲座第五讲在电教300人礼堂举行。我校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作了题为“昆曲之美”的讲座。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主持。
梁燕教授首先向听众介绍了昆曲的概念以及发展历史,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今苏州),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在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梁燕教授从昆山腔的演唱原则、度曲八法、伴奏音乐、昆曲角色行当、表演特点、昆曲代表演员、具有代表性的昆曲剧本、昆曲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出发,结合大量经典的昆曲选段如《牡丹亭》《夜奔》《浣纱记》的视频资料,向观众全面介绍了关于昆曲舞台呈现的相关知识,让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昆曲的“委婉细腻,流丽悠远”。
随后,梁燕教授与听众一起探寻了昆曲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将昆曲按照内容划分成政治剧、言情剧、历史剧三大类,以这三大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浣纱记》《宝剑记》《牡丹亭》《玉簪记》《长生殿》《桃花扇》等六部昆剧为例,对这些昆剧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政治智慧、人文觉醒、历史兴亡进行了详细分析。梁燕认为,昆曲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代表,典雅、深邃、精致,是将中国的古典文学、曲学、歌舞表演融为一种优美极致的艺术品,是中国人以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贡献给世界的礼物。
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就昆曲唱腔唱法、南北昆曲差异、昆曲戏文中的语言学问题与梁燕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梁燕,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首位戏曲学女博士,多年从事戏曲史论、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成果有《齐如山剧学研究》《齐如山文集》(11卷)、《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等,2013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曾任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学校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等。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