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第35期“寻羊读书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11 [来源]: [浏览次数]:

3月26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生会在西校区国内大厦4号楼508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35期“寻羊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边缘群体权力与身份的历史叙事”,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依琳、李安然、金飞燕和崔佳宇分别分享了她们的读书体会。2024级硕士研究生金飞燕同学担任读书会的主持人。

微信图片_20250329170717

赵依琳分享了大卫·伊格勒所著的《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该书聚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太平洋地区,以库克船长航海探索为始、淘金热为终,展现欧洲殖民势力、商业资本与土著社群的交融互动。赵依琳首先介绍了该书的学术特色和主要内容,她指出:该书作者运用跨区域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挖掘多语种档案,从环境史视角切入进行研究。围绕“边缘群体”的主题,赵依琳从土著居民、女性和捕鲸业工作者三个群体展开,通过对书中关键论述的摘录和解读,介绍了三个群体的生存环境,揭示了边缘群体在殖民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命运,探讨了权力结构如何影响他们的身份认同与生存状态。

微信图片_20250329170725

李安然分享了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边缘女人:十七世纪的三则人生故事》。李安然指出:戴维斯作为新文化史与微观史写作的重要学者,善于挖掘普通人的历史。17世纪,女性在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受诸多限制,处于边缘地位。李安然介绍了书中三位女性的故事:格莉克尔是丧夫再嫁的犹太女子,参与商贸和财产诉讼,还撰写回忆录与上帝争辩,展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玛丽是寡妇,前往美洲新世界,在荒原建立修道院,努力“教化”印第安人,虽被指文化殖民,但也收获了印第安人的尊重;玛利亚·西比拉是艺术家和博物学家,离开丈夫前往苏里南考察绘制热带生物,超越了当时女性的性别局限。李安然认为:这三位女性都突破了17世纪女性的传统界限,她们不被主流定义束缚,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融入当时男性主导的主流社会或去开拓新的人生可能,使自己的人生成为中心,展现出边缘女性的力量与价值,也为时代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50329170733

金飞燕分享的书目是卢苇菁的《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她指出:贞女现象在明清引发诸多意识形态论争,本书旨在探究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以及女性身份构建。金飞燕介绍了“贞女”含义的演变过程,在明清时期,该现象早期带有神秘色彩、局限于特定范围,逐渐发展为官方认证、普遍存在于各阶层的社会现象。她强调:贞女自身不仅深受社会文化影响,而且通过身体规训、行为规范等,形成身份认同。然而,贞女现象存在诸多矛盾,如,在道德观念层面,贞与孝、义与生命的冲突,在现实生活层面,个体困境、社会期望与个人意愿的矛盾。最后,金飞燕总结道:“明清贞女守节的信念和情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道义责任、宗教信念等。在国家、地方、家族等权力影响下,贞女深化了个人身份认同,这种认同对不同阶层和区域的群体产生影响。她们获得的表彰虽能传播正统价值观,但也给她们带来了道德枷锁,她们的守贞选择有被社会潮流裹挟的成分。然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并非边缘群体,年轻女性作为行动者影响着彼时的文化,女性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29170729

崔佳宇介绍了李贞德的《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从女性视角解读了中国古代男权主导的法律系统。崔佳宇的分享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刘辉案”梳理。公元6世纪,兰陵长公主与驸马刘辉婚姻不和,刘辉的出轨致公主流产身亡,刘辉潜逃,相关人员被捕;二是分析了案件定罪引发的皇权与父权的辩论,包括“皇权派”维护皇权,主张严惩刘辉等人,“父权派”以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认为不应以谋反罪论处刘辉,且张、陈等人处罚过重,但最终判决维持原判;三是挖掘了灵太后在案件中的角色及中国古代女主政治的状况。作为胡人掌权女性,灵太后有保护受婚姻暴力伤害女性的意愿,但也存在阶级偏见。崔佳宇也指出:中国的女主政治在武则天时期达到顶峰。最后,她总结道:本书借公主之死的故事,揭示女性改变命运需提高地位、掌握权力,正如东晋谢安夫人刘氏所言“何不让周婆制礼”。

在四位同学分享结束后,参与本次读书会的同学们互相交流了感想与心得。至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第35期“寻羊读书会”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依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