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参加“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的四位汉学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叶向阳老师,张明明老师,胡文婷博士的陪同下参观了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师,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京剧通过他的努力开始走出国门,将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搬上了世界舞台。梅兰芳纪念馆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里面藏有大量珍贵的戏曲材料和梅先生曾经用过的家具、演出戏服、道具、化妆物品等。漫步于此,可以与京剧大师隔空对话,深切感受中国传统戏曲之博大精深。来自德国、西班牙、保加利亚、土耳其的四位汉学家在参观时时而全神贯注,时而展眉而笑,他们对梅兰芳“台下十年功”的努力钦佩不已,更是由衷赞叹他对京剧的传承和创新。另外,学员们还对京剧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和美学思想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积极地探讨。
2016年7月8日下午,参加“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的四位学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叶向阳老师,张明明老师,胡文婷博士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市行政学院,参观了利玛窦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的墓地。党校的沈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这块被称之为“栅栏墓地”的由来及历史变迁。该墓地现存墓碑63块,主墓地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边侧有碑林。“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利玛窦及其后来的西方传教士,可谓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他们不仅架起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桥梁,亦是“传教士汉学”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参观期间,学员们认真研读墓碑文字,并积极联系史实进行阐释。青年汉学家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他们对彼时文化对话的状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并进一步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与西方,同时亦对自己所从事的汉学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有益于拓宽研究范畴,增强其作为新一代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