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我校亚非学院孙晓萌老师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4月22日,北外亚非学院孙晓萌老师在汉学中心进行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语言与权力——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豪萨语在北尼日利亚运用中的权力因素》。孙老师本科在北外亚非系豪萨语专业就读,2000年获得尼日利亚ABU(贝洛大学)豪萨语硕士学位,2000年7月开始在北外“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方向攻读博士,“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为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体由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负责管理。在学校领导、研究生处的指导下,我汉学中心积极支持亚非学院青年教师在这个二级学科攻读学位,张西平主任积极为亚非学院青年教师寻找导师。由此,目前在这一学科之下共有★名亚非学院青年教师在攻读学位。这是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积极推动我校亚非研究,推动我校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孙小萌在学习其间先后在《国际论坛》、《西亚非洲》相继发表过论文。孙老师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为著名非洲学专家——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李保平教授,后因李教授病故,由我国著名非洲学专家,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接任继续指导。

孙小萌的博士论文充分运用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额方法,从语言与权力的角度,研究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如何通过将豪萨语拉丁化的方法,或者间接的统治权。在学习中她为获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孙晓萌老师曾多次到英国档案馆查阅,论文还运用了尼日利亚本国保存的豪萨语文献。这充实了文章内容,提高了文章的学术价值。

本次答辩委员会成员有:北外汉学中心主任张西平(答辩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顾章义、北京大学历史系郑家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安春英、北外亚非学院非洲语言学方向冯玉培。孙晓萌老师对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答辩委员会认为,孙晓萌的博士论文在中国非洲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性,论文推进了我国的非洲学研究。委员会一致认为,论文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孙晓萌老师博士学位,建议申报校级优秀博士论文。

孙晓萌老师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豪萨语专业博士,这是我校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学科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上的重大进展。

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我校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学科的研究与学生培养,推动亚非学院在此学科领域的发展。通过开拓亚非研究方向,使我校的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学科取得了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