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十六期“寻羊读书会”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曹禺作品所受到的外来影响及其跨文化传播”。这次活动没有局限于学术交流,而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将学长之经验分享与后学之读书汇报融合在一起,为大家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此次读书会由2019级研究生司君琪主持,由高语莎和马佳琪带来精彩的游学经验分享,牛迪和张日为大家汇报阅读曹禺作品的心得体会。

读书会伊始,来自17级的高语莎学姐为大家带来了“研究方向与海外学习计划的制定”的分享,她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与实践,分享了学习日语的感受,着重讲述了去哈佛大学和关西大学的海外研学经历,鼓励大家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及论文题目,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有更为清晰的规划。马佳琪学姐分享了在罗马参加拉丁语暑期班的游学体验,她从学习、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了在罗马的读书与参观,将大家带入一个充满风情的欧洲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大家开阔视野,不断增长见识。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自19级的两位同学随后将大家带入到曹禺的戏剧世界,主持人司君琪介绍了曹禺的创作情况及其在跨文化语境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一位汇报人牛迪以其作品《原野》为例,阐述了曹禺在戏剧创作中所受到的来自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引入美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着重探讨了曹禺剧作《原野》对其代表作《琼斯皇》的借鉴与创新。牛迪阐释了表现主义戏剧的概念及特点,随后从情景设置、人物心理刻画、音响效果等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原野》对《琼斯皇》的模仿,并援举数例加以对比,可以看出两部作品之间某些地方的相似之处;最后总结到《原野》确实存在借鉴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创新,不管是在象征物的选取、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戏剧性情节的创造,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与超越。一部作品能够得到升华,就是在不断的借鉴与创新中完成的,应理性的去分析其中奥妙。
第二位汇报人张日以“曹禺话剧《日出》在日本的研究”为主题,介绍了《日出》在邻国日本的传播情况。她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曹禺与日本的渊源以及《日出》以话剧形式在日本的演出情况,这种文艺上的交流促进了两国学术上的沟通;其次列举了众多日本学者对《日出》的翻译与研究,并对当时日本学界关于曹禺戏剧的价值争议进行了分析;再次,将《日出》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与日本著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分享了她在研究中阅读的相关书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出》在日本长演不衰,研究不断,这不仅丰富了两国的交流,也为双方戏剧艺术的精进提供了良好互动。
本期读书会在大家热烈活跃的讨论中圆满落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愿诸君学思并进,增进对话,共同进步。
(供稿人: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9级硕士生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