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信息 >> 正文

“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二讲:“葡萄牙人东来之长技:坚船·精图·利炮”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1-21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18日下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二讲——“葡萄牙人东来之长技:坚船·精图·利炮”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研究员金国平教授主讲,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李真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金国平教授回溯了葡萄牙走向海洋的历史。金教授以葡萄牙地理大发现的缘起为切入点,从“东印度之家”建造船只、绘制地图、购买火炮这三项主要工作,论证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海上霸主的原因。葡萄牙利用这些优势从海上进入非洲和亚洲,在沿岸建立起据点及海上贸易通道。澳门以其地理优势,成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商贸重镇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讲座之初,金国平教授对葡萄牙地理大发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金教授认为最主要的动因是商业贸易和宗教传播。由于奥斯曼帝国封锁了欧亚贸易的陆上交通,欧洲需要寻找新的路线。葡萄牙地形狭长,三面环海,具有良好的航海条件。作为最早稳定政治疆界的欧洲国家之一,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又兼具稳定发展的制度保证。最终,凭借地圆说的理论基础和测量海平面的技术支撑,葡萄牙人从欧洲出发,探索大西洋,绕过好望角,成功地打通前往亚洲的海上通道。

随后,金国平教授介绍了葡萄牙设立的“东印度之家”。这一机构负责统筹葡萄牙海外扩张时期的事务,在1503年被称为“东印度之家”,由葡萄牙王室直接控制。“东印度之家”不仅管理制造船只、地图等事务,而且保存海外的货物、资料等物件。对于“东印度”的含义,金教授解释道,“India”既包含本义上的印度,又有“东印度”或“葡属印度”的意思,因此“东印度”表示好望角到日本一带的地理范畴。后东印度成为一个人为的国体,在1510-1843年间,首府迁移至果阿。果阿由于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独特性而被称为“东方罗马”,澳门曾在其管辖之下。

接下来,金国平教授分别从坚船、精图和利炮三个方面分析了葡萄牙在16世纪进入非洲和亚洲的优势。在船只建造方面,葡萄牙人发明了“卡拉维拉船”(caravela,三桅番船)和“大帆船”(nao,牛头大番船)。前者轻便灵活,适合沿岸及河川的探险,同时具有多样的前进动力,即使逆风也能以Z字形前进,以其机动性和稳定性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船。后者的产生则满足了当时贸易运输的需求,其承载力和动力设计不仅可以运输更多的人力和货物前往远东,也可以在逆风时无碍航行,成为船队的主力船型。根据史料记载,“卡拉维拉船”和“大帆船”在明朝正德十二年时就来到了中国。

在图籍绘制方面,葡萄牙人凭借测量技术和实测经验,不仅绘制了世界地图,而且所到之处均测绘了细致的地区性海图、航海图和地图,反映出准确的地理信息。这为近代西方地图学奠定基础,并且对葡萄牙人东来的航程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一定影响。1502年的坎迪诺平面球形图显示了当时葡萄牙在世界范围内地理发现的进展,其中可以看到对粤人的记载,这是葡萄牙语文献上最早有关中国的明确记载。

在火炮购买方面,葡萄牙皇室利用地理大发现的贸易所得,不遗余力地在欧洲各地采购最佳舰船炮,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佛朗机铳(子母铳)。顾应祥在《静虚斋惜阴录》中最早详细记载了葡萄牙的火炮,根据这一记载,金国平教授认为嘉靖年间“红衣炮”之类的前装炮就已来到中国。中国官员根据缴获的葡萄牙火炮,利用与葡人为伍的华人做技术指导,进行仿造,提升了军队的战力,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明朝的国祚。

之后,金国平教授简要回顾葡萄牙人东来的历史。葡萄牙临近大西洋,因此葡萄牙人首先探索大西洋,并在大西洋两岸建立了四个殖民地。绕过好望角之后,葡萄牙人又在印度洋沿岸建立了三个殖民地,用于航海贸易。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东西洋交通要津马六甲。1513年,来到广东沿海,后在珠江口与中国发生多次海战。澳门的古称“濠镜澳”于1525年被标记在一张西班牙王室标准地图上。1548年,葡萄牙人从浙海双屿被驱南退。1549年,退至闽海。1550年左右重返粤海活动。1557年,正式租居澳门。金教授从当时的葡萄牙的政策、语言文化传播的程度和移民人口等方面来考察,认为澳门并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应该说是葡萄牙人在澳门进行了殖民式统治。因此,在西太平洋沿岸,葡萄牙人建立了两个殖民地和四个居留地。澳门算作居留地,其性质是“永居与管理”,主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中国手中。

讲座最后,金国平教授分别从欧洲历史和中国历史出发,总结了葡萄牙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性。从欧洲历史的角度来看,葡萄牙率先对大西洋进行探索,其开发的海上贸易航线为欧洲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同样被葡萄牙的海上贸易卷入海洋时代的“全球化”,澳门以其地理条件成为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连接了中国与世界。

讲座结束后,李真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李真副教授指出,金国平教授从细节处入手,分别在欧洲语境和亚洲语境中考察葡萄牙进入亚洲的历史过程,展现了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性,不仅使听众们对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对同学们学术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之后,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与金国平教授进行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金国平,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研究员、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客席教授和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专业。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系高等葡萄牙文化及语言课程。现为葡萄牙历史科学院院士及葡萄牙共和国殷皇子级绅士勋章(Order of Infante D. Henrique)得主。

主要研究领域:1.中西交通史,2.澳门学,3.西方在华传教史,4.耶稣会在华史等。近期主要著作有:《耶稣会士庞迪我著述集(Escritos de Diego de Pantoja S.J.)》(叶农整理、金国平主译和校审,2018年)、《耶稣会士熊三拔著述集(Escritos de Sabatino de Ursis S.J.)》(叶农整理、金国平选编和翻译,2022年)等。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1级研究生 黄钰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