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下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春荣老师为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互鉴与融合:唐诗的西传和影响》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主持。
李老师从唐诗在西方的译介与研究的历史进程和国别入手,围绕唐诗传播群体,唐诗翻译策略,唐诗对汉学和西方艺术的影响方面探讨了唐诗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从1735年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在《中华帝国全志》中第一次在中国文学卷中介绍李白、杜甫之后,以李杜为代表的中国唐诗走进了西方汉学家和诗人的视域以来,西方学界一直都对中国唐诗保持关注。19世纪以后,唐诗西传进入发轫期,唐诗在学界从单纯的介绍转向深入地研究和阐释。以法国为例,1862年,法国汉学家德理文出版了的唐诗法译集《唐诗》,这是西方第一部唐诗译集,被称为“最好的中国诗歌法文译著”。戈蒂耶朱迪特•戈蒂耶翻译的唐诗诗集《玉书》,并对波德莱尔、福楼拜等人产生过重要影响。到了20世纪上半叶之后,苏联的阿理克和其学生楚紫气出版了第一部唐诗俄译专著《唐诗选》,并在2003年出版了《常道集》。英语国家的研究者则更为读者熟知:从庞德出版的《神州集》到宇文所安翻译的《杜甫诗集》,代表着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上升到了历史的新高度,甚至影响了现代西方诗学与诗歌创作。
在谈到西方世界对唐诗的翻译策略,李老师及其科研团队总结出了主要有三种策略:以翟理斯为代表的直译的押韵诗体;以德里文为代表的意译非韵体形式和创造性逆反的创译文本。在研究方法上汉学家们主要采用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唐诗研究,通过呈现中西诗人在面对相似人生境遇下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反思,找到两者的共通之处,以提高唐诗和诗人在目的语国家的接受度。
在谈到唐诗在西方诗歌创作的影响时,李老师指出戈蒂耶在《玛格丽特》中使用了中国习俗的隐喻,庞德在《地下铁》中采用的意象叠加,这些都是受到了中国唐诗的影响;此外,唐诗还影响了西方汉学研究,以及对西方艺术的创作,例如1908年,马勒创作的《大地之歌》交响乐就是受到了德译唐诗《中国之笛》的启发,书写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最后,李老师以“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元文化色彩。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只有在文明互鉴中才能得到更充分地彰显。”理想和浪漫并存的话语,与在座师生共勉。之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唐诗的翻译策略,唐诗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各国对唐诗翻译的比较等提出问题,李老师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学生都获益匪浅。
讲座最后,梁燕教授对此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李老师研究的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李老师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激情和热爱,这场高水平的讲座为在坐的师生炎炎夏日里带来了一份诗意和清凉,大家度过了美好的下午,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1级博士生 胡耀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