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和信息 >> 正文

2023“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八讲“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2-26 [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2023“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十八讲“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教授主讲,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王鸿博副教授主持。

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与学者,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郭英剑教授在本次讲座中通过各种故事性的案例回答了这一问题。郭教授从“何为中国故事”谈起,谈到“为什么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再到“怎样才算是讲‘好’了中国故事”,最后落脚于“中国故事究竟该怎样讲”,全方位地分析了中国对外话语传播的规律和要点。

首先,何为中国故事?文学层面上,郭英剑教授将其定义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带有中华文化因素,凝聚了中国人的各种经验与情感的文学叙事”;现实层面上,则表现为“中国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与世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故事”。郭教授强调,无论从何种角度定义,最重要的是“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叙事”。

其次,怎样才算是讲“好”了中国故事?郭英剑教授提出了三条标准:“表达准确”“让世界了解、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理解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其他语种和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都起着辅助交流的关键作用。郭教授指出,现阶段我们主要面对的问题是“会考试,而不会真正运用语言交流”的“中国难题(The China Conundrum)”,即自身的外语水平尚不足以满足充分有效的传播。这也引导我们思考学好专业语言对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及文化交流事业的重要性。

最后,中国故事应该怎样讲?郭英剑教授引用现实、文学和学术三个层面的案例来回答这一问题。大到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的讲话翻译,小到日常用语的英汉互译,郭教授引导大家反思现有翻译的不足,探究翻译中所体现的思想和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深度,鼓励大家基于对原文的充分理解提出富于中国特色的翻译版本。此外,郭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的赛珍珠研究为例,生动鲜明地指出域外作家的中国书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所形成的有益补充。

在当前外语学科寻求内在变革的当下,郭英剑教授以国际传播为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趋向。最后,郭教授向大家提出三个“至关重要”:学好英语至关重要、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讲好全球故事至关重要。

王鸿博副教授对郭教授讲座给予肯定,鼓励同学们在前辈指引下积极寻找学术原点,思考和拓展自己的学术道路。同学们就文学价值、语言翻译等问题提问请教,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颖欣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