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学讲堂》”第二讲“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主体问题”学术讲座顺利举办。本期讲座由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冰教授主讲,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郭景红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冰教授高度肯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开展“中国学讲堂”系列讲座的重要性。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言,“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学研究是人文学科在海外的延伸,属于跨文化学术研究,具有比较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满足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需求。
随后,张冰教授以“5W传播模式”为切入点,依次举例展示中俄文化交流过程中各传播要素的实践对应,并着重从传播主体这一要素来分析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张冰教授基于中国文化域外传播史的专业学科背景,梳理了中俄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中俄文化交流至今有三百余年复杂的发展流变,《元史》中已有中俄直接交往的确切记载。但直至18世纪中俄之间交往才有官方、实质的认定。1715年俄国东正教传教团来华标志着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正式开始,在此之后形成了以传教士为中国文化传播主体的“比丘林(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вич Бичурин, 1777-1853)时期”(1715-1837)。这一时期为俄国本土中国文化传播者培养的发端,首批俄国汉学研究者积极编写汉语教材、辞书,翻译中国的文化典籍,教授中文和开办汉语学校,为俄国丰富的汉、满、藏、蒙东方学文献收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上述发展历程中,诸多重要、稀见典籍俄译本构成“以译代著”的中国文化传播谱系,揭示了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主体路径问题。
讲座最后,郭景红副教授再次感谢张冰教授巨细无遗、娓娓道来的学术阐发,并以传教士来华在俄国汉学发展史上的草创意义为切入点对讲座要旨进行提炼。学院师生从自身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出发踊跃提出问题,张冰教授一一给出了专业细致的解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