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通四海,文明互鉴”:全球视野下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25年9月27-28日
会议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协办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国际汉学》编辑部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心
会议议程
2025年9月28日上午 【开幕式及主旨演讲】
地点:西校区国际大厦西多功能厅
时间 | 内容 |
08:00-08:30 | 来宾签到 |
8:30-9:00 开幕式 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 李真 |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赵刚教授致欢迎辞 |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 崔希亮教授致辞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 张西平教授致辞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高金萍教授致辞 |
09:00-09:15 | 全体合影 |
09:15-09:30 | 休息 |
时间 | 姓名 | 题目 |
09:30-12:00 主旨演讲 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 柳若梅 |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 《国际汉学》名誉主编 | 《汉字与莱布尼茨的中国哲学》 |
姚小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讲席教授 | 《汉字:罗素眼里的中国三大问题之一》 |
韩可龙 (Henning Klöter)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亚非学系教授 | 《由文入声:传教士语言学与汉语教材手稿的历史与技术转型》 |
白乐桑 (Joël Bellassen) 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荣休教授 首任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 | 《中文的诗性功能在法国汉语传播中的作用》 |
内田庆市 (UCHIDA Keiichi) 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 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 《域外汉语资料的多视角研究》 |
12:00-13:30 | 午餐及午休 |
2025年9月28日下午【分论坛及闭幕式主旨演讲】
13:30-16:20【分论坛一】世界汉语教育史文献研究(一)
(每位发言15分钟)
地点:国际大厦西多功能厅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3:30-14:40 | 赵晓晖 | 施正宇 | 郭利霞 | 南开大学 | 晚清民国汉语学习高潮中的中西碰撞 |
赵晓晖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日本近代汉语教学文献传播北京文化之特点 |
田卫卫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8世纪日本列岛汉字学习资料及其研究 |
王帅 | 辽宁大学 | 东亚文化圈视阈下汉语教育的在地化嬗变:以江户日本(1603-1867)与朝鲜王朝(1392-1910)的比较研究为中心 |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4:50-16:15 | 施正宇 | 郭利霞 | 梁霞 | 美国圣路易斯 华盛顿大学 | 筚路蓝缕 薪火相传——论普林斯顿大学中文项目奠基人牟复礼教授的历史贡献 |
施正宇 彭乐梅 赵美 | 北京大学 | 广西南宁育才学校汉语教学研究 |
桂帆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汉字文化体验实践与国际传播研究 |
刘云 张瑞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建国前国际中文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典籍整理出版情况 |
13:30-16:20【分论坛二】世界汉语教育史文献研究(二)
(每位发言15分钟)
地点:国际大厦321教室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3:30-14:40 | 蒋向艳 | 内田庆市(UCHIDA Keiichi) | 李焱 | 厦门大学 |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英国学者马士曼《中国言法》(1814)的语言学价值 |
张续龙 | 江苏海洋大学 | 清末民初汉语语法教科书《官话撮要》研究 |
蒋向艳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部出版于十九世纪末的文学词典——法国耶稣会士贝迪荣的《文学隐语》(Allusions Littéraires) |
陈肯 | 厦门大学 | 《国语入门》 (Mandarin Primer)口语教学典范与当代意义 |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4:55-16:00 | 管永前 | 傅林 | 管永前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苏芳积词典和语法对欧洲早期汉学的影响初探 |
董方峰 | 华中师范大学 | 明清时期中西语言学知识的交流互鉴——以马礼逊的汉语研究为例 |
韩晓燕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葡汉辞典》作者研究 |
李真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一部被忽视的先驱之作:汤执中《法汉词典》手稿与18世纪中西语言接触史新探 |
13:30-16:20【分论坛三】区域与国别汉语教育史研究
(每位发言15分钟)
地点:国际大厦322教室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3:30-14:40 | 郭景红 | 柳若梅 | 郭景红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文学外播俄罗斯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2023 年) |
马晓娜 | 安徽师范大学 | 明清来华汉学家学术中文能力探究 |
张月红 | 兰州大学 | 俄罗斯的汉语教学与研究——以汉学家郭列洛夫为例 |
罗薇 | 西安外事学院 | 俄国早期汉学的汉语量词研究及其价值 |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4:50-16:00 | 卢梦雅 | 蒋向艳 | 汪银峰 | 长春师范大学 | 《五方元音》系韵书在琉球官话传播中的影响 |
卢梦雅 | 山东大学 | 论早期法兰西学院学术汉语教育传统 |
吴丽青 | 曲阜师范大学 | 19世纪法国人所编汉语字词教材研究 |
郑晓媛 | 河北科技大学 | 闵宣化《音学撮要》评介 |
13:30-16:20【分论坛四】语言接触与文明融汇研究
(每位发言15分钟)
地点:国际大厦323教室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3:30-14:40 | 王继红 | 汪银峰 | 桑宇红 | 河北师范大学 | 从“错、错了、错非”排除范畴词看晚清中法文明的语法学互鉴 |
王继红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制度•知识•语言生态:中国翻译史与世界汉语教育史的互动共生机制 |
傅林 | 河北大学 | 从古代契丹人到近代传教士——不同时代北方官话学习者的特征与共性 |
钟雪珂 | 厦门大学 | 《无师初学英文字》所见19世纪末南北官音之声母差异研究 |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4:50-16:00 | 白宏钟 | 李炎 | 麦克雷(Michele Ferrero)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早期的拼音(注音):罗明坚《孟子》拉丁文译本中的中文人名翻译 |
龚君姬 | 浙江大学 | 汉字的跨文化对话:法国“画汉字”作品中的视觉呈现与文化解读 |
白宏钟 | 南开大学 | “合众国”起源考 |
张天皓 | 江苏科技大学 |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汉语助动词研究:以19世纪法国汉学家与20世纪中国学者为中心 |
2025年9月27日下午【青年论坛】
地点:国内大厦4号楼508会议室
13:30-14:00【欢迎致辞与主题交流】
时间 | 内容 |
13:30-14:00 欢迎致辞与主题交流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 柳若梅致辞 |
姓名 | 题目 |
黄畅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通用汉言之法》与早期西方汉语学习——以马礼逊为中心的考察 |
董嘉梦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汉语与19世纪欧洲语言学研究 |
【青年论坛一】区域与国别汉语教育史研究
(每位发言15分钟)
地点:国内大厦4号楼508会议室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4:00-15:45 | 张天皓 | 董方峰 李真 | 张男 | 广州大学/武昌工学院 | 二战前新加坡华文教师准入与培养模式研究 |
唐朵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9世纪医学传教士与中西语言接触(1870-1884) —— 以师惟善的中文专有名词注音实践为例 |
彭乐梅 | 北京师范大学 | 苏联汉字拉丁化运动相关档案评介 |
金云迪 | 华东师范大学 | 晚清沪上西人汉英辞典的编纂与传播——印刷出版视角下的汉语知识流转 |
韩专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早期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汉语学习比较研究——以卫匡国与马若瑟为中心 |
休息 |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6:00-:17:45 | 张天皓 | 董方峰 李真 | 李莉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马礼逊的《中国一览》与中国文化教学 |
高泽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世界汉语教育史视野下的英国华语传承语生态比较研究 |
徐筱婷 | 河北师范大学 | 《译语类解》训诂术语“上仝”的功能类型与二语学习机制考释 |
许成业 | 北京师范大学 | 顾立雅《汉语文言进阶》与1940年代美国汉语教学 |
许艺清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马熹《红楼梦》意大利文译本中“金陵十二钗判词”翻译的分析与思考 |
马静 | 河北大学 | 戴遂良生前最后出版的文章《给传教士们的建议》考述 |
【青年论坛二】汉语教育史文献与个案研究
(每位发言15分钟)
地点:国内大厦4号楼608会议室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4:00-15:45 | 田卫卫 | 郭利霞 王继红 | 李紫萱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从文本比较看《清文指要汉语》的语言接触痕迹 |
崔潇月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参订汉语问答篇国字解》(1880)的跨语际改编与本土化策略 |
冯燕琴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更早的汉英字典手稿——1807年拉普版《汉字西译》 |
杨嘉佳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民国海关汉语教材《海关英华语言录》探析 |
刘万俨圣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公余琐谈》简介及其对于文化项目的侧重和干预 |
张延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旗人汉语教师绍古英继的系列教科书研究 |
休息 |
时间 | 主持人 | 评议人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6:00-:17:45 | 田卫卫 | 郭利霞 王继红 | 陈泳欣 | 南开大学 | 从《古今述》《笔谈》看戴遂良尝试融汇中西文化的探索和实践 |
范琰 | 北京语言大学 | 注音字母的产生及其在《国语留声机课本》中的教学研究 |
徐晨晓 | 山东大学 | 法国“字本位”教学法溯源——以法国学院派百年汉语教材为例(1814-1914) |
郑桂哲 | 山东大学 | 法籍洋员汉语教材研究:实用性与教学策略的历史考察 |
魏雨淅 | 河北大学 | 《语言问答》及其编订者再考 |
杜雨季 李蓁 | 香港教育大学 | 反思与转向:20世纪意大利国际高级亚洲研究院汉语教育史 |
2025年9月28日下午 【主旨演讲及闭幕式】
地点:西校区国际大厦西多功能厅
时间 | 姓名 | 题目 |
16:30-17:30 主旨演讲 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王继红 | 李无未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 《日本后藤朝太郎甲骨文系列(1914-1920)及其学术史意义》 |
柳若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 | 《从马礼逊到施密特:19世纪欧洲人的汉语语法著作研究》 |
时间 | 内容 |
17:30-18:00 闭幕式 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管永前 | 会议小组总结 【青年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李莉 【世界汉语教育史文献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 张天皓 【区域与国别汉语教育史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董嘉梦 【语言接触与文明融汇研究】 厦门大学 钟雪珂 |
大会总结 【致辞嘉宾】 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荣休教授 白乐桑(Joël Bellassen) 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 内田庆市(UCHIDA Keiichi)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 薛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