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预告|2025"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1-13 [来源]: [浏览次数]:

讲座题目:作为“民族语文学”的东方学和汉学

主讲人:沈卫荣

主讲人简介:

沈卫荣,1962年4月20日生于江苏无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学研究会副会长。专业方向为西藏历史和汉藏佛教语文学。代表作有《西藏佛教历史的语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想像西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文本与历史:藏传佛教历史叙事的形成和汉藏佛学研究的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回归语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大元史与新清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和《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代宫廷藏传密教史研究》(中华书局,2022年)等。

讲座内容简介:

长时间内,今天很多属于“民族语文学”类的各自独立的专业学科,如汉学、藏学、蒙古学、西夏学、突厥学(古回鹘研究)和满学等等,原本同属于一个“中国学”的学科。随着专业学科分化的加剧,特别是受到西方“区域研究”的影响,这些本来有着不可分割之学术关联的学科,今天被截然地分裂开来,其学科性质也从原来的语文学学科转变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这对它们的当代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些学科已难以存续,有些即使幸存下来,也再难达到理想的学术境界。例如,藏学和蒙古学从来紧密关联,西夏学和古回鹘研究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靠藏学研究的进步。有鉴于此,今天我们要拯救和发展这些被人称为“冷门绝学”的学科,一个重要的学术策略或即是要恢复欧洲早期的Sinology传统,重新将这些学科联结、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共同构建和建设中华民族的“民族语文学”或者“民族古典学”。建设中的“中国古典学”必须是完美结合“汉学”和“虏学”的“中国古典语文学”。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5.11.14上午10:00-11:35

北外西校区国际大厦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