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预告 |2025“中外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1-25 [来源]: [浏览次数]:

讲座题目: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

主讲人:蒋建国

主讲人简介:

蒋建国,1970年出生,湖南东安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卓识杰出学者,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传播史论丛》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和先进个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媒介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9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200万字,独著第1、3卷,合著第2卷)《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消费文化传播与媒体社会责任》《网络消费、社交与文化变奏》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南京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1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30多篇。

讲座内容简介:

“西学”如何“东渐”,不仅要研究西学著作的出版和传播问题,更要从“主体”的角度研究读者如何阅读并产生影响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士人日记中有不少购阅西学书籍的记录,他们展开西学文本的阐释、品味与想象,呈现出新奇、疑虑和矛盾的复合性思维。士人通过阅读西书更新“知识仓库”,审视自我,反思社会,在“中学”之外形成了另类的西学文化景观和意义之网。西学阅读网络从上海向江浙、两湖、京津等地不断延展,由都市社会逐步进入到城乡社会,产生了明显的“涟漪效应”,体现了西学传播与士人阅读之间的互动互进关系,以及中西古今之间的纠缠过程。阅读产生知识,知识催生信仰,从这个角度看,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讲座时间和地点:

11月28日上午10:00-11:35

北外西校区国际大厦417